fbpx

八年的心願

傳燈法師尚未出家,在緬甸學習時,與媽媽在大金塔前留影。
傳燈法師尚未出家,在緬甸學習時,與媽媽在大金塔前留影。

從我發心出家到正式披剃,有整整八年的時間,在緬甸學習的三年,是提升我宗教情操的重要關鍵。

當初,我對緬甸一無所知,只知道是個落後的佛教國家。我選擇到這個新環境,是希望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學習佛法。在緬甸,出家眾受到很高的尊重和禮遇,是公認的精神導師,也是植福的良田。絕大部分緬甸人活在貧困中,雖然深知人生不圓滿,但那股強烈想跳出窘境、追求安穩生活的慾望,別人也能深深感受得到。

我們一班外來的學生,每天心裡想的,就是當天食堂將會準備甚麼飯菜?有人設供嗎?營養夠嗎?這是因為校方並沒有太多資源,很不容易維持,一碗湯麵、一碟花生辣椒佐菜,已經很豐富。在貧瘠的物質條件下,基本的要求滿足了,其他奢想都是多餘的,心慢慢便安住於學習上。

緬甸有個美名──「黃金之地」(The Golden Land),據說,只要有山的地方,都有一座或大或小的佛塔,塔身抹上金箔,從空中鳥瞰,陽光反射出一片金光。全國大約九成的人信奉佛教,南傳佛教特別興盛,他們自小即受三皈五戒,無論你身處哪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一股濃得化不開的虔誠氣氛。

我們的校園坐落於著名的佛牙金塔旁,平日人們會到佛塔來拜佛、靜坐。清晨和傍晚,佛塔會傳來悠揚的曲調,以傳統樂器伴奏,讚頌三寶、提醒人們棄惡從善植福、祈求佛法久住世間。有人供養時,又響起一陣優美的唱誦,透過揚聲器,法音穿過佈滿塵土的大街小巷,傳播到很遠的村落。大家都隨喜讚嘆,滿心歡喜和唱「Sādhu!Sādhu!Sādhu!」(巴利文,亦即「善哉」,意思是「做得好啊!」)。

每天上課,老師引導研讀三藏典籍,還有止觀禪、緬甸歷史、巴利文和緬文,都是必修的。比丘法師精通巴利原典,很多還能背誦。法師鼓勵我們學好巴利文和緬文,就能不假外求看懂佛經的真義。課堂外,我們試着把所學,實踐在言行舉止間,放假不回國時,我會到叢林禪修中心靜修,生活雖然簡樸,心靈卻很踏實。

當心沉澱下來時,自然能用上功,心澄淨後,法喜便生起了。

學校的前身是間精神病院,設備算齊全,但很簡陋。在第二個雨季剛過時,發生了一些事:教授英語的法師無病無痛卻突然猝逝;教務處一位很照顧學生的員工患了怪病,短短兩周便往生了;一位尼泊爾同學不知何故在醫院自縊了;大家還未定下神來,校長又忽然得了瘧疾,危在旦夕。整間學校人心惶惶。校方馬上安排每天下午全體師生一起虔誦《護衛經》(Paritta Sutta),奇怪的事情慢慢平復,藉著佛法和慈心,大家團結一心,度過那段非常不安的日子。

我深刻體會甚麼叫「無常」,更感受到法的力量,發願出家的心更堅定了。

傳燈法師簡介:

馬來西亞籍,大學第一年接觸佛法,發願此生一定要出家。畢業後不安於朝九晚五的生活,選擇前往緬甸,學習理論兼實修,回國後於檳城妙香林寺廣餘老和尚座下披剃,之後得恩師首肯前往美國深造;2009年到香港,現時協助大覺福行中心的行政事務。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