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點點滴滴的累積 花藝師莊麗青與你分享花禪體驗

醉心花藝的莊麗青,多年來誠心禮佛,由她創作的花藝作品,不單展現出東方美學的淡雅含蓄,更處處流露禪意。儘管從沒刻意借花修行,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花禪體驗,卻讓她領會到不少佛學智慧與人生哲理。

莊麗青出生於福建泉州,自小酷愛大自然,對故鄉的花草樹木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直到五歲移居香港,在這裏接受教育以至投身社會工作,這份情懷依然沒變。「讀大學時,我不時都在宿舍擺放一些鮮花;畢業後當上教師,還會專誠到花墟買花點綴家居。即使現在,當我看到天台的磚縫長出了幾條小草,也會感到十分欣喜,為大自然那無比的生命力而讚嘆。」

2009年,這位愛花之人更開始學習花藝,並於翌年創立自家品牌「文殊花度」,以花為志業。「文殊」二字,不期然令人想起文殊菩薩,而莊麗青也不諱言,品牌名字著實源出有因。

「多年前在志蓮淨苑買了一套明信片,對明信片內的文殊菩薩造像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後來翻查資料,得知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和美妙,兩者都是我嚮往的東西,於是就將自己的花藝品牌命名為『文殊花度』。」

事實上,莊麗青早於廿多年前已開始接觸佛教,從最初隨親戚走訪武夷山天成禪院,到其後參觀志蓮淨苑,都讓她有所觸動,向佛之心日漸衍生。不久,她更在家中擺放觀音像,早晚燒香供奉,一旦內心感到不安,便會念誦《心經》,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與佛結下善緣。

莊麗青家中擺放了觀音像,除了早晚燒香供奉,更會在佛前供花。
莊麗青家中擺放了觀音像,除了早晚燒香供奉,更會在佛前供花。

「每次念畢《心經》, 一顆躁動的心就會安定下來,好像一面湖水回復平靜那樣。」她續說﹕「近年我還參加了志蓮淨苑的義工小隊,協助他們除草,因而認識了寺院的法師和佛友。師父不時給我們傳來一些佛學資訊和開示,當中我尤其喜歡《楞嚴咒》,經常都會聽,更會在心裏默念。對我來說,這都是生活裏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十分受用的修持。」

莊麗青表示,我們日常有許多雜質干擾思緒,使人的心無法安穩,就像一杯滾動的水,混濁不清,惟有讓雜質沉澱,水才能回復清澈。「從事花藝創作,必須有一顆靜定的心。清心自在很重要,你要去除雜念,才能明心見性,復返自然。」

縱觀莊麗青的花藝作品,著實處處展現出一種自然清雅的韻致,而且充滿禪意,引人深思。「插花會令你更能體會四時的變化與季節的更替,明白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從而更坦然地去接受花開花落。不一定春光明媚花開燦爛才值得我們欣賞,其實秋天的枯葉殘枝也有它的韻味,凋零了的花亦有它的幽玄美態。」

別小看一花一草、一枝一葉,我們往往可從中透視人生,觀照世界,而這也是花禪的精髓所在。「生老病死、萬物枯榮本是自然不過的事,每朵花從成長到凋謝,總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示。說到底,最重要是珍惜花的當下。花盛開時,你只需全心全意去欣賞,即使明知過幾天它就會凋謝,也不要介懷。」

莊麗青創作的花境,處處流露禪意,引人深思,能讓我們從中透視人生,觀照世界。
莊麗青創作的花境,處處流露禪意,引人深思,能讓我們從中透視人生,觀照世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禪的美,就是接納不完美。「美不一定是完整無缺,每朵花都有它的個性,闗鍵在於你能否把它放在適當的位置,將其美態呈現出來。我創作花境時,也會使用一些枯萎了的花材,好讓大家去學習欣賞所謂的不完美。」

「當我們對萬事萬物變得更加包容,分別心與自我意識亦會逐漸變小。惟有淡化自我,你才能與花相遇相通,彼此相視而笑,否則,你只是在操控著它。作為花者,我最想做到的事就是『讓花說法』,即是讓花呈現出它的本相。」

然而,接受不完美並不代表完全沒取捨。莊麗青直言,這些年來,插花使她深深領會到兩個字﹕捨得。「我教授花藝課時經常告訴學員,插花定要懂得取捨,假如你不願捨棄一些枝條,就無法帶出一個意境。先捨而後得,必須修剪好雜亂無章的枝葉,才能呈現出那種荒妙空靈和悠然自得的感覺。」

「做人也一樣,有捨才有得。所以我們最好奉行『減法主義』,生活盡量清簡,減少對物質的追求,隨緣且樂,不可太過執著。」放下執著,無疑是我們生命中一個很大的課題,而《華嚴經》那句「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就讓莊麗青得到很大的體悟。

「蓮華不著水」意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不執著於五欲六塵﹔「日月不住空」則是說日月不停運行,不住於空,就像菩薩不求自身的解脫,慈悲喜捨,普度眾生。莊麗青說她插花時,經常都會想起這句說話。她亦深信,不執著於外相,不受藩籬所限,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我也很喜歡禪宗青原惟信禪師的一句說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其實此話也可應用於花藝創作,好像我們最初對花只有客觀的認知,那就是見花是花﹔直至我們到達花人合一的境界,內心與花相連結,你就會發覺花不是花﹔但到了最後,當我們對事物有了更透切的理解,便會明白,花終究是花,那是它存在於宇宙的本質。」

從與花相遇到與佛結緣,莊麗青坦言,一路走來都是點點滴滴的細碎累積,由始至終從沒刻意追求甚麼境界。「只要我創作出來的花境,能予人一種清微淡遠、和諧自在的感覺,已經足夠﹔如能帶給別人一點領悟,讓他們的內心多一份清淨寧謐,那就很不錯。」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這就是我所認識的莊麗青。

延伸閱讀

讓禪修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禪的三重鍛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