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信、願、行「三資糧」是往生淨土的「條件」嗎?

第十八願願文的「三資糧」──信、願、行

坊間的淨土講座,多以「往生淨土的條件」為題,但我們可曾想過,從阿彌陀佛那邊來看,若然我們要往生彌陀淨土,以阿彌陀佛「普濟諸貧苦」的大悲心和「廣施功德寶」的功德力,會不會真的向我們開出甚麼「條件」,才願意救度我們,接受我們得生其淨土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尶尬,好像要跟阿彌陀佛討價還價。阿彌陀是佛,是大施主,救濟貧苦;若要計較,理應越貧苦者,受惠則越多才對,總不會向受施者開出一些高不可攀的門檻,排拒那些極待救援的人。如此這般,若然我們在計較自己,豈不是自己提出「條件」,局限自己往生的機會?

很多佛教徒,特別是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都認為:若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必須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依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願文,一致公認「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行,並公認為信、願、行是往生淨土必需的「三資糧」。問題是要我們付出代價、自備的條件,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付出,無償地贈送的大禮呢?

阿彌陀佛攝諸眾生的救度也是無條件的

且看《觀經》在下品下生文,釋迦世尊怎樣演譯彌陀世尊的第十八願?云: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何謂「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如此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愚人,為苦所逼,來不及生起意業念佛,憶佛念佛也來不及,此人何曾自己心生甚麼信心呢?連憶想念佛的心都不能生起!

又,如此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愚人,臨命終時,地獄之火迫近眉睫,死路一條;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為勢所逼,只隨順善知識所指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此人何曾自己發起甚麼願生心嗎?連自己將會去那裏也不清楚!

此境況猶如一個溺水幾乎沒頂的人見到有人拋下繩索和浮木,在求存保命的本能驅動下,作出自然的反應。阿彌陀佛還發大悲,猶如投放浮木的人,有沒有向垂死無助的人開出甚麼「條件」,才施以援手呢?只要他自己不抗拒,或不自設障礙,任由阿彌陀佛救度即可!

阿彌陀佛會否說:你們要真的要相信浮木 (彌陀名號) 可以救你一命,我才救你嗎!?又如:你們要懇切地願意解決脫離生死苦海,我才拋下繩索和浮木給你啊!?這是不合理的,也對阿彌陀佛不公平!

凡夫或許指指點點,認為阿彌陀佛應該救這人、不救那人,但《觀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無緣者,就是無條件!攝者,攝取也。從阿彌陀佛來說,就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從念佛往生者來說,就是得「攝生」的增上利益因緣(增上緣),因此阿彌陀佛的救度和攝生是無條件的。

法藏菩薩的成佛目的,不為甚麼,只為十方眾生可以直接往生其淨土,如第十八願所言。願文中「乃至十念」,就是不管怎麼樣,一切歸於稱名念佛!

「乃至」體現彌陀悲心是徹底的,智力是無礙的,無一眾生不能被救

或許有佛門中人認為:此等下品下生的愚惡之人,必定宿世善根深厚,才會臨終遇善,又能生起信心,念佛願生,我就沒有這樣大福德因緣。但是回想一下,我等凡夫不待臨終,已經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彌陀攝生」的妙法,教令念佛,我們也可以當下生起信心,一向專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即便往生,必得往生。那麼,我們的宿世善根豈不是更深、福德因緣豈不是更大!

其實,釋迦世尊在下品下生文演譯彌陀世尊的第十八願,尤其是願文中「乃至」兩個字,充份體現阿彌陀佛大悲心是徹底的,又和阿彌陀佛功德力是無礙的,無一眾生不能被救。

《觀經》的三輩生想文,由上品上生之機說起,乃至下品下生之機;又是平生已遇善聞法的人,乃至臨終才遇善聞法的人;是上盡一形的勵行者,乃至臨終一念的無功者,全部皆被平等救度,念佛得生,所以,第十八願是三根普被的「念佛得生願」。

至於第十八願的信、願、行方面,根據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因此,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已具足信、願、行。何謂「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所謂「名即法」,阿彌陀佛兆載永劫,積植無量無邊菩薩行,以真實的、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迴施給念佛眾生的,是阿彌陀佛為念佛眾生修行的功德,而非念佛眾生自己加行所得。

由此可見,乘第十八願念佛得生者所具足的信、願、行,是阿彌陀佛早已為他們準備妥當的「三資糧」,存入在這句光明名號之內,遍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不設條件限制,任由念佛往生人攝取不捨,即得往生。所以,信、願、行並不是眾生往生淨土的條件,而是阿彌陀佛送給眾生的大禮!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