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己對三寶的淨信心──明海法師與你「無門關夜話」(九)

(續上期)

淨信三寶

前面說到修法過程中或者睡眠中會出現一些現象,所有這一切最後都要落實到一個根本問題上,就是通過懺悔、淨障,內心深處真正地現前了對三寶的淨信。前面說的身心輕安、內心很鬆坦等,都要回歸到現在我講的這個根本上。我們的業障真正得到了淨化,要體現在我們內心對佛、法、僧三寶油然生起淨信。這種淨信非常強大、非常堅固,彌漫全身。所謂的淨,就是有力量,力量強大到信不會為外面的境風所轉,不會輕易發生動搖。即使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信佛,你對三寶的信心也毫不衰減;即使你身邊所有的同修都做不如法的事,你內心對三寶的恭敬、虔敬也毫不動搖。當這種發自內心的虔敬彌漫身心的時候,心裏的分別念自然就減少了。如果這種淨信的力量足夠,甚至可以切斷你的分別念,讓你對自己的心發生一個新的洞察。可見,由信也能直接獲得正見、究竟見地。不過對絕大多數修行人來說,剛開始淨信的力量達不到能切斷分別念的程度。如果考慮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就更難達到了。如果有人問:修行有甚麼捷徑呢?這就是個捷徑,就是由強大的淨信心切斷分別念。但是普通人對於現前的住持三寶生起的信心根本難以達到這個程度,不僅達不到切斷分別念的程度,甚至可能剛開始挺信,後來就變成信心疲憊,面對佛、法、僧三寶的對境,心態漠然,甚至生起惡的分別念。這種現象倒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常見的。

就在「信」這個修行開始的地方,如果量足夠,就能達到切斷分別念,這就印證了佛陀在佛經裏反復講的那句話:「初善、中善、後善。」甚麼意思呢?佛法從初到後,都可以直接進入至善。一方面有次第──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信入解,由解展開行,由行而得證的次第,在《華嚴經》中講叫「行布門」;另一方面,就在你抬腳跨出第一步的刹那,你就到達最後了──你走到中間是到達,你走到最後更是到達,這就是初善、中善、後善。這是我們解讀這句佛語的角度,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角度。這些不同的角度本身並不矛盾,只是告訴我們:佛語甚深無量。諸佛所講的法,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可以有很多解讀的角度。現在我說,由信就直接切斷分別念,那就是初善,就是「圓融門」,在最初就涵攝了最終的結果。

現在回來說,我們達不到這個程度。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對三寶沒有淨信,所以懺罪最重要的效應應該體現在我們修行人能夠真正地三皈依,在內心深處對三寶真正的淨信。如果在這裏沒有達到,而認為修行得了禪定,乃至於得到一些光影門頭的悟境,那都是很危險的。不得禪定還好一點,得到禪定你可能更加傲慢,更加癡,那叫「癡定」;沒有悟解還好一點,如果你有一些光影門頭的相似悟解,可能更狂妄,目視霄漢。那對自己是個災難,有時候對別人也是災難。

以三寶為對境,如果沒有恭敬心,會生出很多過患──身、口、意三業對三寶造很多的惡業。住持三寶──佛像、經書和現前的僧眾,是我們的最勝福田。依這三樣──佛、法、僧可以生出無量的福德資糧,但同時也可能生起無量的罪過。這是我在自己身上體驗到的,也是我觀察好多信徒、修行人得到的一個警戒。這個很要緊。如果我們不能保護自己對三寶的淨信心,反而天天在面對三寶的對境中造很多惡業,那就很可怕了。

對僧眾造罪

就這個時代來說,最容易讓我們生過患、造罪的對境是甚麼呢?就是僧眾。僧眾本來是最勝福田,但是由於我們的惡分別念,以及不如法的一些做法,很容易對僧眾造罪──這個罪不是來自僧眾,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不如法,所以大家要好好地修恭敬僧寶。

對出家人來說,情況很特別。一方面,自己是僧團的一分子,也是在這個世間示現僧寶的一個載體;另一方面,出家人自己又以身邊的同修為對境,以同修為僧寶,對同修生起恭敬。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出家人每天在僧團中就會增長很多功德。感念周圍同修的恩德不是因為周圍的同修對你好,給你好東西,或者跟你關係挺好,而是因為身邊的同修現僧相,在你身邊存在,你能成為他們的一分子。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出家人,多半你也不大可能出家。因為有僧團,所以我們能躋身其間,成為其中一分子,所以對僧團要念恩。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周圍的同修成為我們的眼、耳根門所觸的對境,沒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怎能天天接觸這個僧團、僧寶,為他們做服務工作呢?行堂的師父,各個殿堂服務的師父,在各個寮口負責的師父,班首、執事,乃至住持,都是以僧團為對境來做自己的工作。如果沒有僧團,他們做這些工作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功德。所以我們每個人置身於這個大眾中,要數數地念僧團的恩德:「我真有福!我真感恩啊!」不是因為這裏面某個人對我好,只是因為這些同修的存在。他可以一年、甚至幾年不跟你講一句話,但是他跟你在一個道場存在,一起共修,就是恩德無邊。

要這樣去念、思維,每天能這樣,那福德增長不可估量。如果因為僧團的某個同修的某個言行,你生起惡分別念,要馬上切斷。你應該觀察:他可能是佛菩薩的化現,做這種示現,是對我進行的一種教育。要這樣思維。對僧團裏 同修不如法的言行,要生起悲憫心,或者你可做如上思維:這是一種示現,是對我的一種教導、告誡。如果是這樣的話,出家的同參以僧團為對境,每天會增長很多的福慧資糧,對三寶的淨信心就會生起來。僅僅對三寶有淨信,就一定能保證我們不墮三惡道。這是千真萬確的,是絕對的。未來某一天我們往生的時候,僅僅憑內心緣念三寶、緣念僧團的恩德油然生起的淨信,就能保證我們一定會生人天善道。這種力量強大如是。

在這個時代,最要命的是在家人對僧團不能如法地生起淨信。這真讓我們心裏覺得很悲哀。如果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錯全在在家的居士們。注意,這個話要從很多角度來說:從我們自己的修行來說,對僧團生起惡分別念,不能怪任何其他的人,原因就在自己。釋迦牟尼佛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裏講,在末法時代,我們僧團中破戒、犯戒、毀犯梵行等不如法的這些僧眾們,佛陀說「猶能示導無量功德珍寶伏藏」,出家人即使是破了戒、犯了戒,還能向世間的眾生「示導無量功德珍寶伏藏」,為甚麼呢?佛陀說:在我的法中,出家人雖然破了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其他的眾生看到了出家人的形相),就能「生十種殊勝思維,當獲無量功德聚」。即使是破毀了戒行的僧人,他的功德仍然是這樣大,因為世間人看到他們,會生起十種殊勝思維。

十種殊勝思維

之後佛陀展開講,是哪十種呢?因為見到出家人,世間人會以僧為所緣而想到佛,念佛,生起這種殊勝思維。因為看到出家人,他會想到持戒。我舉個例子,我們出家師父有時候出門,在漢地經常會遇到不信佛的人,他們一遇到我們,就知道說「他們不吃肉,不討老婆,不容易啊!」即使他們不理解,也知道出家人有這些要求,這就是念戒的功德。還有的人見到出家人就想:「能把一切都放下真不容易」,這叫念施。還有一種情況在漢地比較多,特別是前些年,社會上的人見到出家人有一種優越感,有一些不信佛的人在出家人面前行為很隨便,有時候會奚落或者取笑我們,因為他們覺得,出家人四大皆空,能忍。我覺得眾生即使是這樣做,也會獲利益。本來那種行為是欺善的行為──我們在寺院也能體會到欺善,就是有的在家人在跟我們打交道的時候,特別放肆,因為他知道出家人不會跟他動粗──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有信,相信出家人有自己的一些原則。他們敢在土匪強盜面前動粗、隨便說笑嗎?不敢。因為他們知道,土匪強盜很厲害,但是在出家人面前他們敢,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出家人能忍他。很奇妙。還有的人見到出家人,知道出家人早上要起得很早念經,精勤修行,他們生起這種殊勝思維。他們還會由出家人出家修行而想到出家人很清靜,遠離散亂,會想到出家人智慧高深,深不可測。有的眾生也會因為看到出家人而想到這是前世修的,這就是想到出離的善根。一共是十種思維。

這十種思維都可能以出家人為對境而生起來,所以說出家人即使破戒、犯戒,仍有這樣的功德。因此在家信眾要修恭敬三寶,要修對三寶的淨信,要懺悔業障。如果不切斷自己現行的以僧眾為對境所造的惡業的話,天天拜懺也沒用。為甚麼?這就像一個桶有漏洞,你天天往裏放水,一放水就漏走了。你每天拜懺、念佛、打坐,但每天見出家人的過錯,心裏分別甚至議論出家人的是非,罪莫大焉!阿彌陀佛!

我看到這些,心裏真地很難過。特別是我們柏林禪寺的常住居士,因為長時間地接觸出家人,生起驕慢心、輕慢心,由這種對僧眾生起的驕慢心,進而對整個佛法產生了不信、懷疑,進而讓那些世俗的習氣、煩惱發出來。世俗的習氣、煩惱不僅沒有因為親近三寶減少,反而因為分別僧眾的過失變得熾盛。所以經常到寺院來的居士們,特別是在寺院常住工作的居士們,在此我要非常誠懇地告誡你們:你們要修行,先要修恭敬三寶、淨信三寶;要修恭敬三寶、淨信三寶,先要修恭敬出家僧眾;要修恭敬出家僧眾,先要修斷除口舌上對師父們的議論,進一步再斷除內心對師父們的惡念分別和驕慢心。我覺得,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修得好的話,念佛馬上會有體驗,拜懺會得到加持,淨除業障也很快。你根本就不要考慮僧眾、師父們怎樣,只要是四個以上的出家人、一個團隊在這裏,就是最勝福田。你為他們服務、效力,你讚歎、恭敬、供養他們,就能得到三寶的加持,就能淨障。這是每天都可以做的法門。如果每天可以做的法門不做,你又執取念一個經文,或者拜懺拜了多少遍,那就矛盾、顛倒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