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學了平常心嗎?

近來聽得最多的是「平常心」這一個詞。

名人專訪中,被問及對獎項得失的心情時,簡單一句「平常心」應對,答案得體又耐人尋味;以前高官接受記者訪問,談到民望的起跌時,也是一句「平常心」來開脫,更謂「視民望為浮雲」,道行甚高,令人不禁愕然。

平常心是道,好像大家都常把它掛在口邊,有人純粹為自己開脫,有人純粹含糊其辭。要了解平常心的本質,以及它背後所蘊含的清醒和安定,就必須在生活之中靜靜觀察。

出岔子是平常事

猶記得第一次進行拍攝工作,一向擅於計劃的我一早準備就緒,細緻地籌劃每個細節,避免出錯。可是,當拍攝正式開始,出了很多岔子,例如演員遲到、天氣變壞等,突如其來的岔子超出我的估計,令我手足無措,感到焦慮,也開始怪責身邊的同事。幸好,當時有一位前輩在場馬上作出調動,眾人合作「走位執生」,終於完成工作。當時前輩以訓示的口脗責備說:「片場本來就是充滿岔子的可能,無可預計,不要把思緒停留在預期之中,有變動就要應變,不用生氣也不用慌。」

這句說話對我影響深遠,我接受了「計劃外的岔子」原是創作過程的一部分,不會把它視作麻煩,在往後的工作,不會因出了岔子而感到不安。過去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岔子令我抓狂;現在我學會不去批判埋怨情況,坦然接受當下的處境,把岔子視為一個解謎遊戲,在動盪之中得到安住。這種心理狀態就是平常心。

越刻意追求越得不到

學習襌修固然可以體會一份平常心,當我們把意識集中在呼吸,這無意識的自然動作,彷彿就能順著身邊的波長,慢慢地斷絶雜念,接納事物的本來狀態,心情也能隨之而定,不自覺地得到清醒和安定,感到無比輕鬆。然而,當我們以「得到平常心」為打坐的目的,不自覺試圖取得控制的時候,就會察覺有股破壞原有秩序的力量以相反方向抗衡著,心思被困在「得著」和「沒有得著」之間,最終無法得以清靜,更會迷失。刻意追求反而會消滅平常心,最好忘卻目標、目的,淡然進行,在不知不覺間融入當中,自然而然就會帶來平常心,越刻意追求越得不到。

不少人襌坐時經歷無數雜念,無法享受襌悅,但如果你視雜念為心的常態,又或如一行襌師說的「是一個客人」,不要抗拒,也不要跟隨雜念而走,接受現狀,並且邀請內心的正念一併到來,慢慢地這位客人也會消失,心情也能隨之而定。我們的心情往往受到對周遭事物的評斷所影響,正如最初我會因為「出了岔子」而生起煩惱,但放下評斷好和壞,心情就自己撫平下來,人也容易做到處變不驚,得到難能可貴的平常心了。

《金剛經》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修行的重點之一是戒、定、慧,一個人要先「定」下來,才能生出智慧;「定」除了外在情況,更是直指內心。平常心是一種「定」的心理狀態,只能從生活中體會出來。當你的心境可以不被外面的環境牽引擺佈,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能體會這種心理質素。透過禪修、靜坐,我們可以把雜念沉澱,撫平心靈的傷口,但千萬不要執著目標。活在當下,襌修只是為了襌修,平常心越是追求,越是無法體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