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陀前生所修的功德──《佛說諸德福田經》分享(九)

(圖:Pixabay)

續上文,我們見證過眾多比丘提及他們的前世今生,今次來到最重要的「主角」,就是釋迦牟尼佛。

首先,初學佛的同修先要認識到,我們所提及的釋迦牟尼佛,並不是神,他在無千無萬世之前,也是一個人。他像我們一樣,經歷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所以他明白我們的一切感受,這也是佛與其他宗教的神,最大的分別。佛陀不是高高在上的創世者,也不是自有永有的一神教。佛陀是由人,經歷過千萬劫難,千萬世的修行,累積眾多福德而來的。

因此,在佛教之中,有所謂「三世佛」的想法。如果要從釋迦牟尼的每一世講起,實在太長遠。所以,從最接近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講起。

佛的現在世,就是釋迦牟尼佛;而過去世,普遍認為是燃燈佛;而未來世,就是彌勒佛。或許大家對釋迦牟尼佛及彌勒佛都比較熟悉,但燃燈佛就未必聽過。

燃燈佛(原文:Dīpaṃkara)是佛陀過去世的啟蒙老師,由於出生時身邊有一切光明,如燈一樣,故稱為燃燈佛。本網有一篇關於燃燈佛的文章,有興趣可細閱。

說回《佛說諸德福田經》,佛陀聽了比丘們分享他們的經歷後,自己也分享一個故事。他對大眾說:「聽我所說,宿命所行。」他呼籲大家都聽他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亦如其他比丘的故事一樣,能夠了解前世今生與福德的關係。

「昔我前世於波羅奈國,近大道邊,安施圊廁,國中人民,得輕安者,莫不感義。」當大家以為,佛陀的前世一定非常精彩,更會幻想著可能大戰大魔王,或者一人決戰數十萬地獄使者,但原來他的故事極普通,甚至比之前的比丘更不起眼。

佛陀說:我的過去世,生在波羅奈國。我只是在道路旁邊,建造了一個公廁,讓經過的人民需要時,可以使用。然後大家都非常感激我。

原來佛陀要分享的事,只是他曾經起了一個公廁。在此,我們見到兩個重點:一,佛陀是非常坦白的,他不會炫耀自己的神通、法力,更加不會為「擦存在感」,而去譁眾取寵。一就說一,二就說二,是用真誠去與大家溝通。所以大家讀佛經時,讀到佛陀的說話,我們可是全然相信,他沒有欺騙我們。二,他沒有認為公廁是污穢,就不說,而說其他比較「乾淨」,聽起來令人舒服的說話。他重視人的每一個生活環節。大小二便都是人生活的一部份,他沒有避而不談。正如筆者之前說過,佛陀以前也是人,人經歷過的、體驗過的一切,佛陀也是感受過的。

佛陀的前世,正是在路旁建了一個公廁,讓有需要的人,經過方便,他的結果就是「緣此功德,所生淨潔,累劫行道,穢染不污,功祚大備,自致成佛。金體光耀,塵水不著,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因為這個功德,這一件看似渺小的事,令佛陀世世清凈,每一世都能經歷修行,累世行道,不再遇著污穢的東西。多世之後,他功德完備,因緣成熟,便能修行成佛。而且得到發光的金體,食物自動消化,再沒有腸胃的問題。

之後,佛陀更用一首偈頌,去記述這一件事:

忍穢修福事,為人所不污,

造廁施便利,煩重得輕安。

此德除貢高,因解生死緣,

進登成佛道,空淨巍巍尊。

意思是:忍受污穢來修福德,來世為人就不怕受到污穢,建造公廁讓眾生便利,讓他們放下煩惱,得到身心的輕鬆安樂。這樣的功德就能解除生死綑綁,也能修成佛道,能得到佛果!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