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陀以這個故事,開示聞惡隨喜的果報⋯⋯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教中常說「隨喜」,鼓勵我們對於有益大眾的事,都生起歡喜、讚歎之心;相反,聞惡隨喜、幸災樂禍的心,則與慈悲心相障礙。

在《法句譬喻經》中,佛陀便以一個故事,開示聞惡隨喜的果報:

經中記載,從前舍衛國中有一位長者,累積無數財富。他的獨生兒子二十歲那年結婚了,新婚夫婦結婚未滿七天,十分恩愛。時值初春三月,百花盛放,兩人相伴到花園遊賞。

園內有棵高大的樹,開滿了美麗的花朵,妻子看了很歡喜。丈夫知道她心意,便爬上樹去摘花。摘下一朵後,還想再摘,怎知腳下的樹枝折斷,人摔在地上,當場重傷而亡。

長者夫婦白髮人送黑髮人,都哭斷肝腸,哀痛不已。佛陀知道他們的事情後,便前往慰問。夫婦倆一見佛陀來,便哭訴內心的悲痛。

佛陀慈悲地說:「長者,暫且止住悲哀!世間萬物無常,不可長久保持,有生則有死,罪福相依。」

他續說:「人的生命有如樹木的成長,果子熟了就會當掉落。有生就有苦,沒有人能避免死亡。眾生投胎有了色身,這色身每日變化,罪業福報緊相追隨。即使死而復生,善惡業報也終將自作自受。」

長者問道:「這孩子為甚麼今生一切美滿,卻突然死亡?請求佛陀解說他的宿業。」

為了讓長者徹底了解因果,佛陀以神通之力,讓長者一一看清宿世之因:

佛陀說:「從前,有個小孩子背著一把弓,在大樹下遊玩。這時樹上飛來一頭麻雀,小孩拉弓一射,一矢中的,麻雀便死了。他十分高興,驕傲地撿起鳥屍,旁邊的三個大人哈哈大笑,讚賞道:『你能一箭中的,真可稱得上是小英雄!』

「歷經無數劫後,那三位見殺隨喜的人,一位因在過去世修福,往生天界成為天人;一位投生至海中,化生為龍王;另一位就是你。」

至於那射雀的小孩,先前生在天上,做天人的孩子;命終後下生來做長者的兒子;墮樹命終之後,立即化生作龍王的兒子,但剛出生之際,就被金翅鳥王取走吃下,世世短命。

所以此時此刻,分處天上、人間、海中三位父親,都在為兒子的死而傷心哭泣。當年在一旁隨喜讚嘆殺業的三人,現在都共同承受失去兒子的苦果。

佛陀以神通力,讓長者得見天人、龍王同為失去兒子而悲傷的情景。長者知道來龍去脈後,心開意解:「請佛陀慈悲應允我們全家人成為佛弟子,受持五戒。」

佛陀於是為他們傳授五戒。一家人聽聞佛法後,全都法喜充滿,當下證得須陀洹果。

隨喜的意義

聞惡隨喜或是見善隨喜,得到的果報截然不同。佛教中常說的「隨喜功德」,是慈悲心的表現──他人有福有德,不論是誰,不論多少,雖不是我自己的功德,我也一律感同身受,心生歡喜。擁有慈悲心、同理心,才會有善隨喜心,並自發去布施、行善,如《大般涅槃經》說:「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

至於幸災樂禍,聖嚴法師曾開示,在我們一生之中,無意間對不起的人有很多,他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等最親近的親人;我們傷他們的心,讓他們受苦受難,而自己並不知道;甚至有時候人家受苦受難,心中還在幸災樂禍 (聞惡隨喜),說:「活該!希望他再更苦一點。」

法師認為,像這樣的心理,都應該要懺悔(註1);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天天懺悔的話,我們的身心行為,就會越來越清淨,見善隨喜,見惡警惕。

延伸閱讀: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破解生死之謎


 註1:聖嚴法師《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