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是苦,對於很多人來說,享受著富裕物質、盛世太平,人生怎麼會是苦呢?原來「苦」在佛經中是有這些含義的⋯⋯

前文提及,金庸曾說:「佛家對人生比較悲觀,人生都要受苦,不管活得怎樣好,最後總要死,當然沒辦法。」但他馬上又說:「佛家思想對人生真諦有深刻的理解。」

佛說人生是苦,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怎麼會是苦呢?我們擁有親情、友情、愛情,這些都是快樂的源泉,況且在這物質高度富裕的太平盛世,吃喝玩樂,隨手拈來,眼前美好的事物多不勝數,人生怎麼會是苦?

其實,佛陀所講的苦,並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苦,不明白箇中真諦,就會容易產生觀念上的偏差,覺得人生於世毫無意義,形成消極悲觀的態度。社會上確實有人以此來非議佛教,認為佛教鼓吹消極及悲觀思想,甚麼都是苦?那人生何來樂趣?那生存的意義何在?這是對佛教根本教義的一種誤解。

佛學中的「苦」字,是從梵文दुःख(duḥkha)或巴利文dukkha翻譯過來。dukkha即「苦」,英文一般譯作suffering,它是相對於sukha(樂;happiness)而言的。Walpola Rahula在What the Buddha Taught一書中指出:The term dukkha in the First Noble Truth contains, quite obviously, the ordinary meaning of “suffering”, but in addition it also includes deeper ideas such as “imperfection”, “impermanence”, “emptiness”, “insubstantiality”. It is difficult therefore to find one word to embrace the whole conception of the term dukkha. 這就是說,無論是中文的「苦」字或英文的suffering,它們都無法徹底地包含佛經中dukkha這個字的全部意思。Dukkha除了指我們會經歷到的精神上的或身體上的苦楚、痛苦以外,還包含「有缺陷」、「不永久」、「不圓滿」、「虛空」等意思。

佛教提到人生有八苦,那是我們眾所皆有的經驗,當中包括了被認為是輪廻的根本,即:生、老、病、死四苦;除此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其實,佛教所說的人生之苦並不單單是這一層面上的意思。佛陀在經中強調的「苦」,是指無常之苦。佛經上常說的「無常故苦」,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無時無刻都在遷流變化,生生滅滅,轉眼而逝,所以才苦。例如青春、健康、財富、快樂等無一不是,人生當中雖有歡愉喜樂,但不保永久,也不常在,一經變化,苦痛就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的那個「苦」,其實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不圓滿」。 

話說回來,金庸說人生都要受苦,同時又說「佛家思想對人生真諦有深刻的理解」,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他知道佛教並不是教人消極悲觀,而是導人積極進取。正是因為「無常故苦」,所以更要珍惜當下,活出自在,離苦得樂。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