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詞碑】之「阿凡達」

曼谷機場內的巨型藝術雕塑,是一個關於「阿凡達」的印度教經典故事。
曼谷機場內的巨型藝術雕塑,是一個關於「阿凡達」的印度教經典故事。

一部科幻電影,讓「阿凡達」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其實「阿凡達」並非新詞,它來自梵語avatāra,最早出現在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古籍《薄伽梵往世書》裏,由前綴ava-(向下)和詞根tṛī(橫越)構成,漢語一般譯作「化身」。

印度教裏有一位保護眾生的天神,名為「毗濕奴」(Viṣṇu),他在印度教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代表仁慈與善良,他生有四手,擁有深藍色的皮膚,通常坐於蓮花座上或騎著神鳥出現,每當世界出現危難,或罪惡橫生之時,毗濕奴便會化身為各種形象來下凡救世,保護世間萬物。

在《阿凡達》電影裏,納美人稱呼人類為Sky People(天人),人類起初的角色並非拯救,而是侵略,但最終傑克這位擁有深藍色皮膚的「天人」還是化身下凡,騎著空中霸主Toruk,以救世者的姿態保護納美人和他們所寄生的潘多拉星球。

在印度教中,「阿凡達」一詞基本上專指毗濕奴的十個化身。第一次他化身為一條神魚,從洪水中救出了人類的始祖;第二次他化身為一隻靈龜,幫助善神戰勝魔道。去過曼谷的人,大抵都會被當地機場出境大樓中央長廊的巨型藝術雕像所吸引,雕像所講的是印度教的創世神話故事「乳海翻騰」,那是一則神魔對決的故事:

宇宙混沌初開,天神得知大乳海的須彌山下藏有生命露水,喝了使人長生不老,善神與魔神都想獲得生命露水,但都沒法成功,雙方爭戰不休,最後協議同心合力攪拌乳海取藥,於是把宇宙最高的山須彌山當成攪拌棒,把七頭巨蛇纒在山腰當成轉動的繩索。九十二個魔神拉著巨蛇的頭,八十八個善神拉著巨蛇的尾 ,不斷來回拉扯轉動須彌山,用來攪拌乳海使其翻騰。乳海翻騰,地動天搖。毗濕奴恐怕大地坍塌,於是化身靈龜俱利摩,頂著須彌山當作支點,就這樣,經過千年的攪拌,各種生命隨之誕生,最後不死甘露也出現了……

毗濕奴作為世界的保護者擁有許多化身,除了神魚和靈龜,有一回他還化身釋迦牟尼,即佛教的創始人佛陀,下凡維護世界秩序。而在最後一次,毗濕奴化身為手持火劍的英俊武士迦爾吉(Kalki),在世界末日之時降落人間,燒盡一切,剷除邪惡,終結崩壞的舊世界,建構圓滿的新世界。

當今世界危機四伏,恐怖主義抬頭、極端分子橫行、氣候持續反常、物種相繼滅絕、核危機加劇、傳染病蔓延、人倫崩壞、道德淪喪,我們所寄居的地球已失去了和平,人類的心智已逐漸被物質和邪惡侵佔,如此種種,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已發出警告:Il mondo è in guerra(世界已陷入戰爭!)如果人類還不自救,那麼,不知要到甚麼時候,天神會再度下凡,以阿凡達之身拯救人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