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經選讀──《四十二章經》(二)

(續上期)

懸論(三) ──譯者?

一般說這經是由兩位天竺大德,攝摩騰(或譯作迦葉摩騰)及竺法蘭同譯。這說法來自梁代釋慧皎撰的《高僧傳》[1],說他攝摩騰「共契遊化。遂相隨而來。」[2];並謂這經在雒(洛) 陽譯出。

僧祐撰的《出三藏記集》,則記述此經先在月氏國(今新疆一帶) 由摩騰翻譯後,才帶返洛陽[3],也沒有提及與竺法蘭同譯。

另外,劉宋時代(420-479年)著的《別錄》,則記錄《四十二章經》有二本。根據胡適[4]及印順導師[5]的考究,古代的《四十二章經 》,曾有兩個譯本;即漢譯本及三國時支謙[6]譯本:

1. 漢譯本:上文說過桓帝時的襄楷,獻帝時的牟子,都曾引用過此經,辭句比現存本還要更古樸。牟子與經序所說的《四十二章》,估計是漢譯本,但己失傳。

2. 支謙譯本:《別錄》說「摩騰譯者小異」及「文義允正,辭句可觀」。相信支謙重譯,是為了修潤漢譯本的文義。現存的《宋藏》本的《高麗藏》的古本及宋真宗註本,就是這第二譯。

至於另位一譯者竺法蘭,與攝摩騰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物。可能支謙曾師承竺法蘭,所以《高僧傳》竺法蘭與支謙譯的《四十二章經》揉合起來,演變成與攝摩騰同譯此經。

其實,《四十二章經序 》及《牟子理惑論》,只記載明帝遣使者到大月氏國(今新疆一帶) ,寫佛經四十二章回國 ,但沒有記載譯者是誰,也沒有說有否大德同來。還有,關於攝摩騰的事蹟、國籍是月氏還是天竺?是口譯、還是原本帶來中國?這些都未能確定。姑不論這些千年懸案誰對誰錯,但本經包含原始佛教及大乘佛教思想,還有修行實踐等根本義理;而且內容與《法句經》及《阿含經》相似,有佛經為依據,並非憑空杜撰。本著「依法不依人」的精神,這經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

至於《四十二章經》為何會寫入小說中,可能根據《四十二章經序》記載,漢孝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夢見金人,朝中大臣說:「天竺有聖人,名叫佛,是身作金色的。」,明帝派遣使者到大月支國,求得《四十二章經》回國。明帝敕令珍藏於「蘭台石室第十四間」,「蘭台石室」,即所謂皇家圖書館,反映皇室對這經的重視。大扺小說是參考了這一段記載吧!正如「西遊記」也借用了唐朝玄奘法師到印度求法的事蹟。


經文解說

既然這經稱得上是中國佛教的源頭,本文採用宋藏高麗版的古本作解說。這經的特色,除了文辭簡明,也帶有道家色彩字句及早期譯經的風格。例如第一章的「四真道」、「為道」、「魂靈」等。


第一章: 「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天,於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愛欲斷者,譬如四支斷,不復用之。』」

這章是對出家人說,指他們得到家人認可而後出家,持戒清淨及依「四真道」漸次修行,最終證阿羅漢果位。「四真道」就是「四聖諦」,指佛教基本義理的苦、集、滅、道。出家人全心全意出家修行,目的為了斷除煩惱、出離生死。捨離欲愛雜染心,是入道初步 。

這章開宗明義指出「愛欲」是流轉生死的苦本,即集諦。「四支斷」比喻滅諦,斷除「愛欲」,不再受輪迴之苦。

「愛欲」是指滿足我們眼、耳、鼻、舌、身的「五欲」,具體來說即是財、色、名、食、睡。 愛欲是三界煩惱之本,斷除愛欲,便能出離生死苦海。這章雖然是對出家人說,但在家人也很受用。一般人貪著財色名利,見到自己喜好的,便心生執愛,想盡辦法佔有,甚至不惜用非法手段,最終令自己及他人帶來煩惱。若能少欲知足,不過份追求愛與欲,也能減少煩惱,身心自在。

修行先要從減少愛欲下手,所以這經從第二章起, 共有十九章節[7],一再強調斷欲去貪的重要。


第二章:「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

這章與第一章同樣是對出家人說,出家目的是為修道,不是為了追求愛與欲。這一章與《雜阿含經》(五三)經的內文也很相似:

「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於薩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爾時,聚落主大姓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子,於釋迦大姓,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成無上等正覺……[8]

(下期續)


[1] 釋慧皎撰,《高僧傳》,卷第一,大正,第五十冊, No. 2059

[2] 同上註[9] ,p0323a10

[3] 同上註[8] :「月支國遇沙門竺摩騰。譯寫此經還洛陽。」,卷二,p0005c20

[4] 胡適,《四十二章經考》

[5] 印順導師,《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6] 三國吳之譯經家,從吳黃武元年到建興中(約223-252年)翻譯佛經。

[7] 包括第二、十三、十九、二十至三十二、四十至四十二章,共十九章節。

[8] 大正,第二冊,No. 99,卷二,p0012c04- c08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