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說,曾經有一個西方商人在孟買做完生意,乘計程車到機場準備離境,可是這計程車司機竟然迷路,繞了很久才抵達機場。孟買的飛機經常誤點,商人本來也心存僥倖,但偏偏這次飛機準時起飛,他眼巴巴看著航機飛上半空,怒火中燒,破口大罵計程車司機。豈料這時飛機突然墜下爆炸,商人定神後,轉怒為喜,對那司機讚口不絕,還打賞了高額的小費。
阿姜指出:「生命是一個奇妙的旅程。以為是惡運的,可能是好運。」
因此,阿姜對事情有時不會太刻意強求。他憶述從前於泰國的某個節日晚上,寺院只剩下他一人。大概是因為節日的緣故,許多泰國人來到寺院,看見阿姜這名西洋僧人,都好奇地問他從哪裡來、父親做甚麼工作、有多少兄弟姊妹等問題。一個問完後,另一個又來問相同的問題,如是者一個接一個,阿姜重複回答了許多一樣的內容。他不耐煩,於是獨個兒跑到後山最深的山洞中打坐。
原以為可以清靜一下,誰知慶祝節日的人們竟然來到這個平時人跡罕至的山洞中!當他們看見阿姜這名西洋僧人,都好奇地問他從哪裡來、父親做甚麼工作、有多少兄弟姊妹等問題。一個問完後,另一個又來問相同的問題,如是者一個接一個……此刻,阿姜知道別無他法,唯有放下「反抗」的意欲,這倒能讓他鬆一口氣。
「沒有奢望便不會失望,生命總是充滿驚喜。」阿姜道。
生命樂章 迴響不絕
早前阿姜開示讚美、鼓勵的重要性時,曾提及父親過世時他才十六歲,但父親的一句話讓他找到了愛的真義:「兒子,無論你做什麼,我的心扉總是向你敞開的。」這句話多年來一直溫暖著他的心。
到了問答環節,有現場觀眾問阿姜,如何面對其父親的離世。
阿姜答道,年輕時他愛好音樂,現場看過許多樂隊的演出,每場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他都會和大家一齊喊「再來一個!再來一個!」通常,樂隊會再演奏一會兒,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得停下來,收拾起樂器回家去,觀眾也一樣。雖然不知道以後還有否機會再聽到某樂隊的演奏,但當他走入倫敦潮濕陰沉的寒夜時,那動人的音樂仍在心頭迴響。他自忖:「多麼美妙的音樂啊!多麼棒的演出啊!能夠身臨其境,我是多麼幸運啊!」因此,在偉大的音樂會結束後,他從不覺得悲傷。
父親過世時,阿姜也是這種感覺。好比一場偉大的音樂會演奏完畢了,這是一場如此美妙的演出。像往常一樣,在演出接近尾聲的時候,他高聲喊著:「再來一個!再來一個!」而父親的也確實努力掙扎著為他們多活一段日子。不過,最後,他還是得「收拾起樂器,回家去」。葬禮結束後,阿姜走出火葬場,外面正下著陰冷的霏霏細雨。雖然他心裏明白再也不能跟父親在一起了,但並沒有感到悲傷,也沒有落淚。其內心的感覺是:「多麼好的父親啊!他的一生是多麼地振奮人心啊!我能夠身臨其境,是多麼幸運啊!作為他的兒子,我是多麼榮幸啊!」
當阿姜攜起母親的手,步入漫長的未來,他感到與一場偉大的音樂會結束時同樣的興奮,就算拿整個世界來交換,也不願失去這因緣。「悲傷是只看到失去的東西,而歡慶生命則是充滿感恩,感到自己曾如此幸運、如此有福。」
消弭分歧 世界大同
一位觀眾問及怎樣處理近日逐漸升溫的香港人、內地人矛盾問題。
阿姜開示,人總是見到別人的過失,而看不見自己的。香港人、內地人其實可以愉快地互相學習,不應以種族、膚色、年紀等分隔彼此。若要以這些外在條件分黨分派,阿姜本身作為英國人,在港也應被歧視,大家也不用來聽他講話了。
阿姜建議我們嘗試接受、歡迎內地同胞,讓彼此的內心都感到溫暖,自然而然消弭矛盾,希望可以締造一個大同世界。
看重優點 看輕缺點
另一名觀眾表示難以跟壞同事相處。
阿姜回應道,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被我們看作「壞同事」的,當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好的地方。我們應著眼於其好處,而不應放大其壞處。
上世紀八十年代,阿姜建寺時親自砌磚,很辛苦地砌好了一面牆,完工後才發現有兩塊磚砌歪了。其他磚全都整整齊齊,只有這兩塊磚是歪的;好好的一面牆,全被這兩塊磚毀了!
阿姜不願別人看見這面牆,有人來參觀寺院時,總是設法不讓他們走近。但後來,還是有一位訪客發現了這面牆。訪客說:「這面牆砌得不錯。」阿姜驚異地問:「先生,你沒看見牆上兩塊砌歪的磚嗎?」「我看到了,但我也看見988塊砌得整整齊齊的磚。」
之前,阿姜只看到兩塊不完美的磚。訪客這麼說後,他才首次看清楚其他磚塊。砌得完好的磚,遠遠多於砌歪的磚!那面牆其實還不錯,現在阿姜更看不到那兩塊砌歪的磚呢。
同一道理,若我們每次只注視對方的缺點和過錯,則只會生起忿怒、想摧毀對方,但我們想摧毀的,可能是「一面很不錯的牆」。若能看到對方的其他優點,我們便會變得寬容,便能與之愉快相處。而自己少了發怒,也會減少抑鬱等情緒問題。
阿姜認為,以慈悲心對待「壞同事」,是一件很好的挑戰。若我們能像前文所言,嘗試持續15秒讚美對方,說不定會有意外改變呢!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