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正念修習實在值得在現今的正念風潮中發揮其深度──論正念修習在佛法中的整體性

正念修習在香港已不是陌生的事情,不論是佛教團體、身心靈組織又或是心理學也努力推動,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今天希望談到的是在佛法中,正念修習的獨特性,我認為可以從其「整體性」來說說。

在佛法中的不同內容總是環環相扣,圍繞正念的其他要素發揮了重要的角色,足以讓修習者順利踏上修習之道。讓我們先談「福德」這回事,也許在科學(心理學)的範疇未有提及到福德這回事,也沒有說人之所以能夠修習正念 / 佛法,與福德相關,而佛法的整體性正指出,若人們希望安心修習,積累福德資糧甚為重要,算是修習的前行功夫。

例如你能夠有條件接觸正確的正念修習,已是甚為稀有。為甚麼?看看香港是一個資訊發達的城市,十人之中也許只有四人知到佛教這回事,然後這四人之中,或許三人找到了佛門,兩人願意走得進,最後只餘一人真的精進勇猛,奮力修習。這不需要科學來證明,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便懂,修習正念需要好的福德因緣,不然坐下來便腳痛、修禪時媽媽在你身旁大叫,結果總是踏不到門內,這和福德有關了吧。

要是沒有完整的地圖,只抽了工具出來,就難以把整個生命投入修習之中。業重的人難以修習,佛門說要多懺悔;希望保持好的身心狀態來修習,佛門說要持戒護念;若要找到好的伙伴來共同修習,就得廣結善緣,多布施多隨喜。佛陀還擔心大家不知如何學習,所以叫大家常聞常思常修,凡此種種,佛法的完整性是由你的生活、工作、禮儀、環境、社會使命等等來配合修習。

談正念實在不能脫離佛法中的完整性。割裂與完整的根本分野,終將導致正念走向不同的方向。在佛法中的正念還得扣緊智慧、明心見性,但卻不離減壓放鬆。以放鬆為例,身體的緊張也許來自心情的緊張;心情的緊張也許來自對生命不解的根本緊張(無明)。正念可以解去身體的緊張,也可以除去生命的緊張,要導向何處就得看其整體性。

又以「發心」「發願」為例,這與正念修習有關嗎?絕對有關,如果你做運動的發心是減肥,你就得按某種方式來做;要是你的發心是成為專業的運動員,你就不能單以減肥的方式來訓練;如果你的發心是娛樂,你就得好好享受運動的樂趣。所以說發心的不同是大課題,當中又延伸到如何培養發心這個題目上,所以說完整性就在這裏,每個問題也有相應的答案。

為了迎合大多數,宗教與內心的修習不必全然扣上是合理的,然而除去的應該只是宗教語言,而不是內容。誠如老師一行禪師所言,八正道中的正念與其餘七項是互即互入,如果強行抽一而述,是打了個七折,所以佛法中的正念修習實在值得在現今的正念風潮中發揮其深度。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8%81%bd%e6%ad%a5/" title="Posts by 聽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聽步</a>

香港梅村Wake Up Core 核心成員,自2011年起修習正念,曾於城大、中大及不同地方組織市區中的正念共修小組。於2017年底成立社區正念組織「一起靜」,致力推動青年靜心運動,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學習覺察與理解之道。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