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開示國家久安、興邦衛國的七種法則,並藉此化解了一場血腥戰爭。他更藉著這七種法則,開示七種不退轉之法(保持修學不退的法門)。這段故事錄載於《增壹阿含經》[1]中:
古印度時,佛陀與500位比丘在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弘法。這裏是迦蘭陀鳥棲息的地方,和煦的暖陽在林間沉澱下來。念佛聲與鳥兒啼叫的聲音,在林間迴盪。然而在不遠處,一場戰火正在蘊釀。
越祇國國土富庶,人口眾多,摩竭國的阿闍世王起了吞併之心。有一天,他向大臣說:「我想出兵征伐越祇國,擴大我們國家的版圖。」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一位大臣提議:「大王,聽聞佛陀時常在越祇國說法。據說他通曉世間事物,為了探知越祇國的形勢,不如派人前去請示他吧。」
臣子婆利迦奉大王之命,來到迦蘭陀竹園。問訊後,他請示佛陀:『阿闍世王有意派兵攻打越祇國,不知道世尊有甚麼看法呢?』
佛陀想了一想後,詢問身邊的弟子阿難:「阿難,如果拔祇國的人民修習七種法,就不會被其他國家所侵害。是哪七種法呢?
一、國民上下團結,講論正義,採納賢良的勸諫。
二、國民上下一心,相處和睦。
三、國民禮教嚴謹,不貪於淫欲。
四、國民不挑撥是非、製造糾紛。
五、國民孝養父母師長、敬重有德行的人士,恭敬供養沙門、婆羅門等修行人。
六、國民不貪求他人的財物。
七、國民不迷信神靈庇佑,能夠萬眾一心、團結一致。
一個國家的國民如果能夠實踐這七條法則,便不容易有危難了。」
有的比丘聽後,便證得了須陀洹果。婆利迦聽後,也明白了佛陀的意思。
他感嘆地說:「如果越祇國的人民能夠做到其中一法,尚且不能被其他國家攻佔,更何況是奉行了七種法呢?我明白了。由於國事繁忙,我要先告辭了,謝謝世尊的教導!」
佛陀知道越祇國和摩竭國的人民可以免於災難,心中欣慰。
婆利迦起身離座後,佛陀便對眾比丘開示:「我想要宣說七種不退轉之法(保持修學不退的七條法則),希望你們可以善加思考箇中的道理。」
眾比丘齊聲回答:「好的,世尊!」
佛陀說:「甚麼是七種不退轉之法呢?
一、如果弟子們聚集在一起時,能夠上下和順有序,互相尊重,一起精進,便不會受魔障所擾亂。
二、如果弟子們精進用功,依教奉行佛陀的教導,道業便不會被魔王所破壞。
三、不執著於世間俗務,也不貪戀世間的富貴榮華。
四、不讀誦世間雜書,專心致志修學佛法,把握因緣,精進不懈。
五、戒除貪睡等不良習慣,時常在身口意上警惕自己,在菩提道上便能更上一層樓。
六、專心修習梵行,樂於在閑靜的地方生活。這樣,道業自能不斷精進,也不會被魔王乘虛而入。
七、弟子們要能夠思惟「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世間一切欲樂,都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好好信受和思惟佛法,修行便可有成。
眾比丘聽聞後,都歡喜地奉行。
常言道:「菩提心易發,恆長心難持」。如星雲大師曾說,「不退轉」的鼓勵力量,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你不退轉就向前;你退轉就落後了⋯⋯不怕苦、不怕難,能夠越挫越勇,越難越堅定,不管遭受是非難堪、打擊傷害,或是毀謗、讚譽都不計較,能夠經歷種種的百忍,做人處事才能成功。」能夠有「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即使頭部被灼熱的鐵輪燒傷,也不退心)的決心,不斷精進修持,自然能夠歷經種種艱難,成就菩提佛道。
延伸閱讀:
一字記之曰:勤
[1] 〈七日品〉中的第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