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使比丘的禪修世界:生活中的佛法

佛使比丘的禪修世界
佛使比丘的禪修世界

雖然繼續要說,要想,要做,要尋找、使用、消耗物品,
卻不執取其中任何一事一物為「我」或「我所有」,
只是持續醒覺地、智慧地去做,
亦即時時起觀照而行–
這就是所謂「過正道的生活」。
換句話說,過正道的生活是以一種使煩惱無法升起、
無法滋長的方式生活。

[《一問一智慧》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108

我們不可能在寺院、森林、家裡、高山等地方止息痛苦,
而必須在苦本身的起因上去止息。
我們要做的是,
每天在自己的身上檢查並去發現:
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苦從何來?
而後必須切斷他們各自的因。

[《一問一智慧》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144

如果你希望過著安全的生活,
就必須透徹了解無常、苦、無我;如此,你就能夠
抗拒色、聲、香、味、觸、法等外塵的迷惑,
雖在十丈紅塵中而不迷失。

[《菩提樹的心木》鄭振煌譯/慧炬出版社]P.33

只要守護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圓滿了,
這正是修習佛法的核心。

[《一問一智慧》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35

如果要問如何實踐緣起?唯一的答案是,
當接觸外竟時,要了了分別,
不要失去正念,
不要讓無明產生,
而發展出將要受苦的行、識、名色和六入。

[《生活中的緣起》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148

利用緣起的方法,就是不讓他發生;
在「觸」的時候即刻斬掉,
讓「受」不要發展出來,
也就是不讓滿意或不滿意的感覺發生。
當沒有「受」的時候,自然不會產生
「我」和「我所有」的「愛」和「取」。
對普通人來說,
想要阻止「觸」發展成「受」是相當困難的。
在「受」已經發展成形的時候,
在已經有滿意和不滿意的感覺時,就停止在那兒。
讓感覺只是一種感覺,迅即通過。
不要讓它繼續發展成「愛」,也就是不要因為
滿意或不滿意而希求這個那個。

[《菩提樹的心木》鄭振煌譯/慧炬出版社]P.23

如果我們想要實踐佛陀的教法,
有一個簡單的原則,那就是
佛陀對弟子婆希亞所說的:「婆希亞,
每當你看到色塵的時候,只看到就好了;
每當你聽到聲音的時候,只聽到就好了;
每當你聞到氣味的時候,只聞到就好了;
每當你經驗到觸覺的時候,只觸就好了;
每當你有思想產生的時候,
就把它當作心中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感覺)吧!
如果能辦到這一點,就沒有『我』了。
沒有『我』的時候,
心也不會移到這裡或那裡,不會停留在任何地方。
這就是苦的熄滅,又稱涅槃。」

[《菩提樹的心木》鄭振煌譯/慧炬出版社]P.26

獨處時再好不過的是:
練習清醒並控制自己保持清醒,
而在任何時候都能隨心所欲。

[《解脫自在園十年》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35

當應考時,你應該忘記自己。
好好注意!
開始答題時,你應該忘記自己,
忘記「我」將通過考試或考不及格。
考試前,
你可以預想如何按照計劃進行以通過考試,
但只要你一開始寫,
就必須忘記那一切,
只有專注(定)分析問題找出答案,
空掉通過或失敗的「我」、「我所有」……。

[《一問一智慧》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162

如果你考試不及格,不必哭,
決心再出發且盡己所能;
如果你已通過考試,也不必得意忘形,
你該明瞭這很平常,
這樣就意味著你已稍微瞭解「不執著」。

[《一問一智慧》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 P.162

我們牢記並依止以下原則:
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省吃儉用、
忍耐堅毅、持戒清淨、立志自利利他。

[《解脫自在園十年》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74

我想提醒正進行這一階段修行的同修們,
一定要盡全力以最嚴謹的訓練,
通過「擁有」和「一無所有」的考驗。

[《解脫自在園十年》香光書鄉編譯組/香光書鄉出版社]P.40

我想告訴大家一件我親身經驗的事:
人們怎樣以佛陀在世時的方式來準備死。
當他們知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
剩不到十天可以活時,就決定斷食。
斷食的目的是為了讓心完全不受干擾。
他們準備死亡的方式是斷食,只喝水和吃藥。
越接近死亡時,甚至連水或藥都不吃,
從而獲得正念和覺醒,
以徹底的熄滅的方式去世。

[《菩提樹的心木》鄭振煌譯/慧炬出版社]P.117-118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