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沒有互聯網的地方!談《雜阿含經》之父母居住處

(圖:網上圖片)

最近時常會聽到,師父!我最近要隨團,到哪裏哪裏去參觀寺院⋯⋯師父!我家人帶我出去旅行。甚至有位時常來講堂共修的學員說,她們有個好友群組,是屬於那種「叫到就走」,也就是大家隨機規劃遠行,隨時啟程。據她最近說,母親節特意北上「行山」,筆者回了一句這樣也行,有道是多姿多彩的人生啊?

筆者在還沒有山上這個地方居住時,總喜歡往學院跑。那塊是啟蒙,孕育著法身慧命的地方,讓人倍感安心自在。寺院祥和磁場,規律的僧團作息,是充電的好場所。來到山上這個遠離塵囂的地方,就比較少往學院跑了。曾經跟同學說,找機會我們嘗試一下,在解決了生活必需品的問題後,我們可以多久不下山。

佛經上用「父母居處」來形容讓人安全、安心的地方,恰似那小朋友在小時候,在外調皮搗蛋,犯錯了後第一想到的地方是「家」。躲入有父母籠罩的安全網,接受庇護。成長後面對無窮無盡的煩惱困境時,哪裏是讓人安全的地方呢?何處是各自的「父母居處」呢?

有一次,佛陀引用大雪山的猿猴作為譬喻。當時佛對比丘們說:「大雪山中,寒冰嶮處,尚無猿猴,況復有人;或復有山,猿猴所居,而無有人;或復有山,人獸共居。[1]」大雪山中有處懸崖峭壁,加上寒冷連猿猴都無法居住,更何況人類;有處只有猿猴可以到達,人類無法攀越;再有一處為人、猿共同居住。然而在這人、猿共同生存的地方,常有捕猴獵人,專挑猿猴常出入的地方,置放以強力粘膠為誘餌,欲抓捕猿猴。有智慧的猿猴,會遠遠避開那些陷阱。而一些愚癡又貪吃的猴兒,起初會以一手抓取誘餌,當一手被粘著,就以另一手欲掙脫束縛,結果前後四肢加上整個身體,五個地方都緊緊的被粘著。此時只能呻吟掙扎,任由捕猴獵人宰割。

佛陀說了這個譬喻以後,告訴比丘們,愚癡的猿猴因為離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導致痛苦熱惱。比丘們你們也一樣,如果常接近不當的場所,就容易被惡魔趁虛而入。不當場所是指五欲境界,當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生起染著,覺得可愛、歡喜等,內根外境已被束縛,任由魔為所欲為。比丘們應該安住於熟悉的安全境界活動(四念處),這樣不會被魔操縱、控制。

上文中,猿猴一不警惕,就身處陷阱,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知不覺被外在的境界迷惑住,陷入煩惱的困境中不可自拔。這則故事也讓筆者聯想到,現今互聯網的發達,就算不離開父母居住、境界,危機也是潛伏在四周。一機在手,天涯任我走的趨勢,在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見慣。若然心不堅定覺察,再加上自持力不夠,又無善知識從旁提醒,只能不自知的繼續放縱五欲,跳脫煩惱無期,更遑論其他了。


[1] 《雜阿含經》卷24(620經)(大正2,173b20-c11)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