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可以治我們的病,不但治心病,也可以治身病,讓我們遠離痛苦、得到快樂。有病就有苦,身病——生老病死苦,心病——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生死大病——五蘊熾盛苦。如何對治才能離苦得樂呢?身心是互相影響的,而「心念」為造作因緣的根源,所以佛法認為,擒賊先擒王,就直接從心念下手。
佛法能治心病、治生死大病,那麼,身病能不能治呢?理論上應該可以,但是因為強調從心念下手,很多人因而就不照顧身體,想說死了就算了。這樣的話,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身體有疼痛種種不適,你就要有本事不理它、忍受它、超越它。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困難的。
如果身體好壞對修行沒有影響,那也就罷了;然而事實上,你不照顧身體,不代表修行就能順利,往往因為身病太苦了,你很難撐得下去。西醫救「急症」,中醫救甚麼?中醫救「循環」。但是如果你的身體硬梆梆,像枯槁乾硬的泥土,那麼不管你吃甚麼中藥、補藥、營養品,吃下去它也不會吸收。那麼佛法怎麼治身病呢?在浩瀚佛典裏,我拿出這四個字——「四大不調」就生病,「四大調和」就沒病。「四大不調」這四個字,是身體疾病最高學理的總指導。
我就從這「四大」原理,開始去設計調身養生功法,透過功法把土掏鬆!把土掏鬆,循環就會好;循環好了之後,就不需要吃太多的藥,也不需要吃太多的補。因此,感謝西醫治急症,感謝中醫調理循環的毛病,可是緊緊掌握住佛法之後,讓我們就沒有病——四大調和故無病。所以我掌握住這個原則,就一直調理自己的身體,畢竟有了理論之後,要看操作的過程能不能得到效果。
許多佛教徒說「不求好生、求好死」,甚麼樣的算好死?當有一天,你整個生命的能量都用盡了,然後它就停了,就涅槃,你覺得這種死法漂不漂亮?漂亮!所以,有一條健康之道,有一條快樂之道,有一條究竟超越生死之道——在佛法中通通都有!我們每個人自己,要把那一條道走出光明的前途!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就從自己「身上的肉」開始管理起吧!這樣子做對誰好?對自己好!第一步,想吃、吃得下,想睡、睡得著,想醒、醒得來,想拉、拉得出來,不怕去到、遇到任何環境,不為任何環境人事物所左右,這樣的人基本上就會快樂,天底下有哪裏是他不可以去的?有甚麼事情是會讓他不快樂的?
勤做「鬆肩抬胯功法」,讓身體的肉都聽你自己的話,接下來再處理五臟六腑;五臟六腑都聽你的話了,接著再處理皮膚;皮膚都聽你的話了,再處理甚麼?處理骨頭。骨頭聽你的話了,這時候你可以想,我可能可以學習超越生死。這個時候你可以觀察,我有沒有那個能力,在呼吸停下來的時候,我的心裏沒有恐慌。恐慌就是執著!抓住命根的那種力量,轉變成恐慌的情緒。如果能夠某一時刻沒有恐慌,你就享受那種沒有執著、放鬆的快樂,心裏 再想到,人生不是只為自己活著的,而是更為家人、為眾生、為佛法而活著,所以現在還有能量的話,就繼續活著吧。這種不執著跟執著,兩個人的活法是不同的,一個是聖者境界、一個是凡夫境界!
而我們現在是處於甚麼境界?修行到了哪裏 ?你要用現前所擁有的東西來衡量自己,而不是用你自己所想像的來衡量自己。我們要「超越生死」——這是佛教徒的最終的目標。執著而無明的眾生,他是走生與死的格局,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等到能夠超越生死,他就走來與去的格局。其實,來與去、生與死本是同一件事情,只是被無明蓋住了,就看它成生死;無明鬆開了,從無明變成明,它就是來來去去——可是要到這境界你要從基礎上起修!
從基礎談,我這幾年推廣的這套「鬆肩抬胯功法」,是讓大家基本上能身體健康。我把人類的疾病,對照到台灣的社會環境,疾病大概分為三類,一類叫作「運動障礙症候群」,還有「代謝障礙症候群」,以及「心智障礙症候群」,心智障礙症候群分出二大類,一個是阿茲罕默(老人痴呆症),一個是帕金森(柏金遜症),前者是神精性、後者是精神性的疾病,台灣人罹患的比例越來越高、年齡越來越輕。運動障礙、代謝障礙與心智障礙,我們學佛的理想很高——穿越生死、得涅槃,但是如何開始?從切身的身體健康開始!低低的從現實生活中開始!希望自己學佛之後,沒有運動障礙,沒有代謝障礙,沒有心智障礙。
飲食很重要,吃的東西要乾乾淨淨,因為,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有臭氣、毒氣襲來,你會想辦法防堵;當有火燒、水淹過來,你會逃走對不對?但是我們人卻張開嘴巴把毒吃進去!不乾淨的食物,我們吃下去,毒素從內臟粘膜一路散播到全身。所以想要不病,吃東西是第一關,你不能亂吃!運動不能減肥,只有減食才能減肥,所以其實要忌口,吃東西很重要!
但是硬土不會吸水,營養不能吸收,接下來就開始作功法。在作功法之前,要注意「威儀」,因為壓力來自姿勢的錯誤,也就是「角度決定力度」,錯誤的角度會帶給身體加倍的壓力。所以,為甚麼我談健康,第一步就是講姿勢,如果你去給人矯治,你一天用十六個小時錯誤姿勢,但讓人家調理三十分鐘,你覺得哪一個力量強?當然是十六個小時錯誤的姿勢力量強!所以,養生第一功是「端正的姿勢」!
所以,希望我們作這個功法,自己作,也教別人作。不要讓自己最後躺在病床上,躺在安寧病房等人家來做安寧療護。我希望幫助大家健康,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消除運動障礙症候群、消除代謝障礙症候群,我們自己先做到,然後幫忙人家做到。開始的基本是調整姿勢,角度決定力度,一直調、一直調,調會有一個極限,或許因肌肉緊繃僵硬,因長期久坐肌肉無力,所以開始作鬆肩抬胯,飲食一定要吃好、吃對。
身體的健康需要幾個項目來配合:飲食、威儀、功法、作息。在這四者當中,飲食是個無底洞——你們要記住這件事情!
作功法時心態要調整,不要立刻求完美、不要立刻求標準,因為在理論上,身體不鬆、不熟練,就不可能標準,所以你就是繼續作,告訴自己放鬆,輕輕的擺,輕輕的作,面帶微笑,效果會一直出來,越作就越標準。講一句順口溜:「隨便作,隨便有效;加減作,加減有效;認真作,很有效!」這個鬆肩抬胯功法,我不是隨便找個部位來動,而是動四個重要的大關節,一動就全身的大部份肌肉都動,以最少的時間單位得到最大的效果利益。關節是三百六十度在轉,在最重要的部位牽動最多的肌肉,所以它的效果會好成這樣。
佛法是宇宙世間最高的智慧,因為有些世間有的,佛法中有;但佛法中有的,世間沒有。我以慈、悲、喜、捨四字來作例子。很多的學說、思想、宗教都在講「愛」,愛要從窄變成博,從小變成大。而佛教講慈、悲、喜、捨,就是讓眾生快樂,讓眾生遠離痛苦,隨喜眾生的成就跟歡喜,可是第四個字「捨」,世間很少講,乃至沒有講。「捨」是甚麼?不是捨棄不要,而是「持心平等」,無愛無諍。世間人對緣份很難捨,但結成緣份又很辛苦,一直抱怨,所以家人的緣份是抱怨不斷、緊抓不放,他就成為家人。所以我們大家結法緣,師父很認真講課,我認認真真把所知道的都告訴你,這中間沒有對價關係;佛陀告訴世人,有一條他走過的路是這樣子的,大家循這條古先人道往上走,佛陀說我走過來了,你們跟上來,不跟的怎辦?不跟的佛陀輕輕放下,這就是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所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因緣。
所以,願要高高的往上發,實踐要低低的腳踏實地,請大家今天一起來立願好不好?發願沒有三大障礙症候群,你要運動、要作功法、吃乾淨的食物,如果你亂吃,然後說要健康,那是不可能的。你所有的善願,是被善行累積出來的。
我推廣的功法,有三大缺點,第一大缺點——「自己作」。你仔細想,無論你看中醫、西醫,你生病了,只要花錢等他給你藥,你不用自己作,所以那種醫療方式讓我們懈怠、讓我們懶惰。而我教的這個功法,不號脈、不開藥,就是自己作。我把它列為第一重大缺點。第二個缺點——「天天作」,生病其實是累積來的,可是我們都好逸惡勞,想馬上去醫院叫醫生快給我吃甚麼藥,但是從因果律上來講,你已經花了一些時間,把果報變成這樣,你就再發一些時間,把它倒回去病不就好了嗎?第三個缺點——「太單調」。太單調,作起來覺得無趣,不相信這樣會有效果,沒有信心持續下去。這三大缺點,簡直叫做致命傷,所以還能夠推廣到現在,那真的是奇蹟!我自己無論在哪裏,我都靜靜的找時間,自己作、天天作,把單調體會成單純之美,都不用想其他的招式,我就輕輕的擺、輕輕的擺,擺到連數字也沒有了,連時間也沒有了,擺得四大平衡後,微微出汗、身體微微發熱,坐下吃甚麼都沒有關係、吃多少都沒有關係,吃一些就足夠,然後從這個功法中,體會深奧的道理,這叫「身念處」。
接下來要修受念處,調身不容易,但調心快,只要你願意,誰能讓你不快樂!除非你願意,不然誰能讓你痛苦!調心只需一念間,調身還要鬆肩抬胯、端正姿勢。我們學佛從身念處做到受念處,要抓住一個主軸——離苦得樂,第一,離身苦之樂,得離生病之苦、得身體健康之快樂;第二,離內心的憂悲惱苦、得慈悲喜捨的無量心之樂。在這兩個基礎上,一坐下來,身心輕安,眼前光明,開始修禪定,得四禪八定。到了法念處,見色法之無常、無我,見名法之無常、無我,見名色在三世流轉中的無常、無我,然後帶著這種智慧穿透生死,離生死大苦、得解脫涅槃之樂。
大家一步一步來,我們學佛,不要願發到比天高,然後最基礎的都不肯做。所以師父這些年發明出這功法,自己走出一條路,也教別人作,感覺效果非常好,我樂於跟大家分享,不遺餘力的分享,讓大家分享到佛法的好。你把別人當作自己家人,自己家人就沒事;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自己就沒事。所以,請各位認認真真照顧所有人的身體,迴向自己身體健康、迴向家人身體健康,讓所有法界眾生通通身體健康,大家在這個基礎上得快樂、在這個基礎上得禪定、在這個基礎上開智慧,然後穿透生死,大家說好不好?(大眾大聲答:好~!)
佛教養生理論與鬆肩抬胯功法,詳見「玄奘大學:東方宗教養生學」磨課師課程youtube影音:
(本文原載於《弘誓》雙月刊第146期,獲佛教弘誓學院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