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手機送飯」嗎?Candy Crush 可是你的最愛?數碼科技令生活便捷,我們卻和身邊的人距離更遠?3月9日,加拿大寶林學佛會住持衍傑法師於香港理工大學主講「在紅塵中遇見六祖」講座,引用《六祖壇經》,為讀者另闢角度反思現代生活。
最年輕的開悟者
在加拿大為獄中重犯帶領自願性禪修課、在世界各地教授禪修的衍傑法師,對參禪和帶領禪修別有體會,由她主講這個題目,最適合不過。六祖即禪宗祖師惠能,生於公元638年,以賣柴為生,目不識丁。當他24歲還在家時,偶然聽到別人在唸《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便開悟了,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朝的佛教流行殿堂式的禮拜,禪法也只能以漸悟的方式修習,在惠能大師之後始出現頓悟禪法。不久,它在中國蔚然成風,禪宗成為佛教中獨特的一派。六祖的法子把其法語和言行身教統統輯錄下來,因此《六祖壇經》出現不同版本,然而其中的「六祖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從生活中實踐佛經
衍傑法師認為,我們讀《六祖壇經》時,不應只理解文字,還應把義理落實到生活中。她以自身的體會闡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明白起心動念,才能改變。當念頭生起時,不用控制或壓抑它的生起,只要不隨念頭打滾便是。」她續指,當下一念至為重要,我們對每一個念頭都要覺察,要多照顧自己的佛性,而非照顧妄念。原來覺察是可以積累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覺察,積累起來就變成大悟。
法師以大鬍子書法家于右任的往事舉例。有一天,兒子于中令在睡覺的時候問他:老爸的鬍子是放衣服裡面,還是外面?他執著於「鬍子放哪裡」的問題,當晚就失眠了。
安住在當下
衍傑法師觀察到,從前我們的需要很少,拋石頭、跳飛機和跳繩幾乎就是孩子全部的娛樂;現在的手機遊戲又有多少?「從前只有十種需要,現在是百種千種需要。」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如何把心收回來,才是社會的當務之急。衍傑法師提議,吃飯時除了看手機,可以留意自己進食時的心識;缺乏覺察當下心識的能力,久而久之便會無法靜心處理人、事、物,在這種狀態下做出的決定,往往對別人和自己都造成傷害。禪宗的生活態度講求專注當下,吃飯的時候吃飯,走路的時候走路。當你一心一意安住在當下,做好手上該做的事情,人就會越來越輕鬆,感到自在和快樂。
從心性下手,才有功德
《六祖壇經》亦有提到梁武帝與達摩的「功德論」。六祖指出,由於梁武帝沒有正念,儘管他以為自己造寺、供僧、布施、供齋殊有功德,終究只是在修福報,因為那是物質上的施予,而非在心性上用功。那麼,怎樣做才有功德?衍傑法師指出,當你恭謹謙卑,以清淨心、平等心做事,才有功德。所以,只有改變心識,修正自己,服務他人之餘,時刻保持覺醒,積極洗滌心靈,這樣才有功德,否則只能添點福報。
現場觀眾Kathy指出,講座其實希望我們能將《六祖壇經》落實到生活裡,這個想法很特別,而經中析述功德和福報的分別,令她獲益良多。此外,衍傑法師的開示也契合禪宗的參公案精神,點到即止,給觀眾留有反思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