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漢僧智一法師與藏傳佛教大德堪布慈誠羅珠「心的對話」(下)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漢傳、藏傳兩大佛教傳承的智慧精華,感恩大覺學舍住持智一法師(右)與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左)的心靈對話,親近大善知識。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漢傳、藏傳兩大佛教傳承的智慧精華,感恩大覺學舍住持智一法師(右)與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左)的心靈對話,親近大善知識。

(續上文)

他們說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

智: 近來噶舉派蔣貢康楚仁波切還俗的問題令人關注,要是一個上師還俗了,對他或其傳承有信心的信徒退了道心,您怎麼詮釋這個問題呢?

慈:有幾種可能性,其中一個是目前認證活佛的制度問題。以前有一套完整的認證方法,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最關鍵的是真正具有神通的人能看到,這是誰的轉世誰的前世。顯宗也說過,法眼和慧眼,法眼就能看到這人的修行境界有多高,但是只限於和自己同等或修行比自己低的。有些是上師在圓寂之前會告訴弟子,將來要投生到甚麼地方去。

所以,活佛的制度過去非常好,現在也有少數是不錯的,但這裏面也有很多個人的因素進來,比如說我認你你認他。同樣,漢傳佛教寺廟的一些方丈,也不是你戒律清淨就能當,還要有很多其他的條件,裏面有很多名和利的東西。當了活佛也會有很多盲目的信徒來崇拜自己,裏面可以得到個人的利益,只要跟經濟有關系的到最後都會亂。

如今不管甚麼教派,他們說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藏地很多高僧大德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講過。但我不是說蔣貢康楚仁波切不是活佛。假設他真的是一個活佛,他這種行為我覺得是沒關係的。他用這種方法弘法利生或許更方便,這個我們是看不出來的。我們也不能因為他還俗了就做出評價。像古印度的八十四位成就者,他們都不是出家人,且有不少在社會上是幹最低層的活,根本被人看不起。所以,不能因為他還俗而做出這樣的評價。好和不好的可能性都有的。

單修破瓦法是沒用的

智:破瓦法可以讓人往生善道、淨土。如果一個不是學藏傳佛教的人,沒有因緣修破瓦法,那怎麼辦?另外,破瓦法是不是要有特定的條件才可以修?

慈:破瓦法在藏傳佛教裏面不是核心的,是附屬的修法。附屬就是我修某個法,萬一這個法沒修好、沒修到位之前,我有甚麼無常的事情發生,就可依靠這個法來往生。修破瓦法要虔誠,也須提前修煉,這樣臨終時才用得上。但這也並不是說沒有破瓦法就不能往生,比如念佛也可以往生,破瓦法是起到臨終時走得好點的一個作用。

現在流行破瓦法也有一個問題。我們得搞清楚,為甚麼藏傳佛教的火供、薈供和破瓦法會那麼流行,因為很多不懂講經說法的人總得拿一些東西來吸引大家。當然,火供、薈供本身在密法裏面是很好的儀軌,破瓦法也是。實際上破瓦法需要有很多的修法、講解和灌頂,然而今天很多不懂佛教教理的人,卻把破瓦法當作念誦來傳授給大家,在我看會帶來比較負面的效果。我們不修其他的法,單修破瓦法是沒用的。活著的人若修破瓦法,後面還要修一個長壽法才不會影響人的壽命。

真正有修證的是不分男女

智:佛母現的是女相,您們是用甚麼心態和角度來看待?

慈:小乘佛教裏也有個比丘尼,修行超越了一般的比丘,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在藏傳佛教裏,如果是真正有修證的話,是不分男女的。歷史上就出現過很多女性的成就者,她們被公認以後,也有很多人從她們那裏接受灌頂乃至大圓滿、大手印等修法。

通過大圓滿到達佛境界

智:在藏傳佛教裏,虹光身代表甚麼呢?

慈:通過大圓滿到達佛的境界,就叫虹光身。像顯宗的第十一地一樣,就成佛了。

僧人之間沒有真正的交流

智:修道人之間應該怎麼建立一個很好的道人關係?

慈:不論南傳佛教和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間的溝通很少,比如我們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法師接觸比居士還少。像我過去台灣的佛光山、法鼓山,和其他游客一樣參觀後就結束了,僧人之間沒有真正的交流。佛教本身這麼好的東西,全世界的信徒是最少的。當然,一個宗教的好壞也不能用信徒的數量來衡量,只是佛教傳播不出去是很可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自己內部的問題。像印尼有比較明顯的情況: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之間相互排斥、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間也相互排斥。大家都各自排斥,然後就傳不出去,最後的結果是,佛教在傳播上面受到了虧損。其實小乘佛教的佛經在藏傳佛教裏都有的,而且是必須要學習。南傳佛教法師自己寫的東西,比如《清淨道》裏講的都是《俱舍論》裏面說的,藏傳佛教列為必修課之一,在五明佛學院要學兩年。但是這個因為沒有人之間的溝通,所以大家都覺得是兩回事一樣。我們也因為語言的原因,雖然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有很多經典都可以看,但是很多漢傳佛教的法師不懂藏文,不清楚藏傳佛教到底在說甚麼,除了溝通少,就排斥,再來就是互相毀謗。最後很多人覺得佛教很亂,對它搞不清楚,乾脆去學個比較簡單一點的。

出家人有沒有大乘的菩提心

智:現在這個時代,要怎樣呈現出一個出家眾的角色來普渡眾生?

慈:首先要看出家人有沒有大乘的菩提心。要是沒有大乘佛教的菩提心,就要像小乘佛教戒律裏面說的,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少和人來往、不做太多的事情、金銀珠寶不去碰。大乘佛教為了利益眾生,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出家人是個外表而已,要怎麼把握好各自的本質,是大乘的出家人還是小乘的出家人,這裏面需要分清楚。

我的心已經出世了

智:怎麼拿捏入世法和出世法來順應眾生?

慈:很多初學者都有這種問題。太多的入世會造成沒有太多時間,使到自己的修行會受到影響。不過要是佛教都不入世,就會被其他宗教佔滿了。就像韓國一樣,佛教裏面有威望的都在山上打坐,沒威望的在入世中帶給佛教最負面的影響,最後佛教就沒有前途了。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安排好時間,一部分用來打坐修行,一部分學習佛法,同時也有一部分的時間用來傳播佛法以利益眾生。

藏傳佛教裏有一個模式:年輕的時候來學習,不去渡眾生,當學清楚後再傳給大眾,老了以後就自己修行,但這裏並不是說年輕不修行老了不傳法。

我們也不能理解說誰還俗就是入世,不還俗就是出世,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如果是以菩提心的話就是入世。出世也不是說人離開社會。出世是世俗的人所追求的名和利,雖然我和他們在一起但是我不追求,我的心已經出世了。如果身體在山上但是心裏想的是世俗的東西,這也不叫出世。

法器唐卡當作個裝飾品

智:很多人對藏傳佛教不了解導致對藏傳佛教有誤會,您怎麼看?

慈:這是藏傳佛教密法傳播的問題,不是人的問題。比如說很多佛像,不太容易理解的佛經,首先必須要給大家解釋介紹,解釋好了才公開給大家看。可是目前藏傳佛教不是這樣,大家都有法器,唐卡,當作個裝飾品,但是沒有人去解釋,所以這是傳播的問題。

其實大部分是個象徵

智:雙身在密法本身是有的,但沒到因緣的時候不去學這塊。是嗎?

慈:這是肯定的。密法本身說佛是甚麼,佛母是甚麼,身上的東西是甚麼,其實大部分是個像征。

密法這塊就不去碰觸

智:一個漢傳佛教道場。如果辦讀書會,只要把上師般若的這塊加進來可以嗎?

慈:當然可以。如果個別感興趣可以自行去修,密法這塊就不去碰觸。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