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仇恨承諾 寬恕承諾 (三) ──嗅寬恕的氣味 吸寬恕的氣息

瑪莉艾塔‧葉格‧萊恩 (Marietta Jaeger Lane)
瑪莉艾塔‧葉格‧萊恩 (Marietta Jaeger Lane)

The best way to combat hate may be through wisdom (Sternberg, 1998).

性惡性善

人性惡?人性善?人性本來是甚麼形相?

又或者可以不把人性看成不變實體,而是一個因應不同引發而產生變化的流動體,如此,就沒有人性惡、人性善這兩句話,該說“人性惡的狀態”以及“人性善的狀態”。

當時,那時,一個人陷在某種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可以變,遇上不同機遇,遇到不同引發,隱藏的臉相就會出現。那種機遇,那種引發,可以是外在,也可以是內在。

人會受外物刺激,也受內在狀態推動,人要調控個人狀態,調控器可以朝向外在環境,也可以對準內心。

報復心

陷於人性惡的狀態,一個人不那麼常想到寬恕,沉醉仇恨情緒,自然是常常想到與寬恕對立的另一行為,就是報復。人為何會報復?常見心理就是要把痛苦歸還給對方。受害讓人痛苦,受害製造內心傷痛,但由於狀態中有不公平情況,於是又伴隨極強憤怒,頭腦不停迴盪一個句子,“我必須討回公道、我要讓世人看見公平”。改良不平狀態,把痛苦歸還,此為報復者追尋的心頭夢。

寬恕的距離

處於人性善的狀態,人較多想到寬恕。寬恕是一個吸引人的境地。在寬恕的天空下,人可以放下心頭重擔,也可以不再每分每秒被憤怒困擾,晚上可以安眠,餐桌前可以安食,怎不想?很多人想學曉寬恕,但不懂,腦袋中沒有地圖,怎也走不到那塊福地!

仇恨的衝擊

仇恨像火,陷在火中的人也不好過,相反,真的走到寬恕那一步,影響可以相當戲劇性。寬恕不容易,若想學懂這回事,必須時常尋找懂寬恕、常寬恕的偶像人物,他們身教優質行為,待在他們身邊,嗅寬恕的氣味,吸寬恕的氣息,就那麼推自己一步一步前進。後退了,再進,再進……

“救贖”的故事

居於美國的瑪莉艾塔‧葉格‧萊恩 (Marietta Jaeger Lane)曾經飽受憤怒的摧殘,她卻成功讓寬恕救贖了靈魂,先救贖了自己,再救贖了他人。

瑪莉艾塔與丈夫和五名小孩到蒙大拿旅行,那是一個群山懷抱兼有小河小溪的營地。晚上,瑪莉艾塔巡查孩子的帳篷,卻不見了七歲的小女兒蘇絲,蘇絲下落不明。一星期後,不名男子致電警方,說出了媒體上沒有報導過的蘇絲身上的印記,這証明了他不是撞騙之徒,男子說要贖金,但似乎只是說說,把電話掛了,男子再沒訊息。

瑪莉艾塔一家人怒極,但要集中精神精力去拯救蘇絲,瑪莉艾塔走到媒體前,請求男子現身並進行金錢交換,但男子沒有回應。瑪莉艾塔陷於最瘋狂的傷痛和憤怒,她可以想像所有兇殘的報復,但這讓她內心掙扎,她舊有的價值不容許兇殘,她只感到疲倦和無望,最後,她在內心決定,她要原諒這個男人,她不要沉醉仇恨當中,當寬恕滲進內心,瑪莉艾塔首次嚐到晚上安眠,雖然七歲的蘇絲似舊下落不明,而一家人也要離開蒙大拿回到原來的家。

三個月後,男子再度來電說要求金錢,但他又一如以往只說說,沒有下文;九個月過去,仍然沒有音信。若一年後,報章報導了瑪莉艾塔一家人的消息,文章中指出瑪莉艾塔關心那名拐帶者,並希望拐帶者給她電話。而在長久的等待當中,瑪莉艾塔總在個人的禱告中想起寬恕,所以,當那夜拐帶者給她電話,她可以保持安靜,和男子傾談了約一小時,警方也在電話中找到足夠資料,逮捕了男子。經過調查,証實七歲的蘇絲在拐帶後約一星期被殺,而法庭也判決這名男子死刑,雖然男子堅稱無辜無罪。

關於這點,瑪莉艾塔另有想法,她想保存可愛女兒的美麗記憶,就不想這份記憶和一名男子的處決連繫成一塊,這近乎是不可以忍受的事,於是她去信代求情,法庭終於也改判監禁,取代了死刑,而在再次審訊當中,男子終於認罪了。

寬恕的養份

寫到這裡,腦中想起R. J. Sternberg的一句話 “The best way to combat hate may be through wisdom.”瑪莉艾塔在傷痛中拒絕了長期陷於仇恨的自然反應,她在內心承諾寬恕,並且修習寬恕,她只把仇人看成一個人而不突出他的可恥和可恨。

寬恕是一個習慣,慈悲也是一個習慣,是每天的思想和行為,軟弱的人必須每分每秒鞏固之,這是修習的真義。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