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人活在無常中,忘卻生死大事──從佛法的觀點談過年

年獸
年獸

農曆新年期間,與親戚朋友見面,例必互相打拱作揖,恭喜之聲不絕於耳,這俗稱為「拜年」。拜年的風氣,相傳是源於凶猛的「年」獸而來。年獸是否存在無從稽考,但對於這相沿成習的拜年風氣,我們應如何給它一個別解呢?本文先介紹「年」的傳說,再從佛法的觀點,賦予它新的詮釋。

年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代,「年」是一隻深居海底的猛獸[1],除夕晚就會爬上岸來吃人。所以每逢除夕,居在海岸邊的村民都會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某年除夕,正當村民準備上山避難之際,村外來了一個不速之客——行乞老人。在生死攸關之際,大家為了逃命,也沒有閒情去顧及這位老人了。只有村尾的一位老婆婆,布施了一些食物給老人,並勸他一起上山躲避「年」獸。不過,老人卻笑稱不必逃離,他能夠趕走年獸,並向老婆婆借宿一宵。老婆婆見狀,只好獨自上山避難。

待村民上山後,老人自行將婆婆家的門口貼上紅紙,屋內燈火通明,並在院子中準備了爆竹。半夜時分,年獸上岸覓食,見婆婆家中燭火通明,以為可以飽啖一頓,於是往院子裏衝了進去。可是,年獸衝進去後,只見院內一位披著紅袍的老人,正準備點燃爆竹。年獸大驚失色,狼狽而逃。原來,年獸最怕紅色與爆竹巨響。

翌日早上,是正月初一,避難的村民回來了,見村中的一切安然無恙,甚為驚訝!大家回想行乞老人的承諾,於是迫不及待地衝到婆婆家,探個究竟。只見婆婆的家門貼上紅紙,院內仍有未燃盡的爆竹,屋內幾根紅燭還發著餘光,而老人正在呼呼大睡。村民見此,歡喜若狂,大舉慶祝,以賀重生。據說,這是賀年的起源。

比「年」獸更凶猛的動物

古代是否有這頭「年」獸,已無從稽考,但我們不妨從佛法的角度,重新賦予年獸一個別解。

在佛教故事裏面雖沒提及「年」獸,但佛法中曾提及兩種類似此「年」獸的動物,以喻無常,分別是狂象及老鼠。狂象會蹴踏生命,在古印度,人一旦遇上狂象,多數是會喪命的,而無常催促生命亦是如此,所以佛法將無常喻為狂象。無常的狂象,比「年」獸更為凶險,而且不定時出沒,任何時刻都在威脅我們的生命,所以真正懂得無常的人,日日都好像在過新年,警惕自己及時修行。

在佛法中,另一種喻為無常的是老鼠[2]。話說有個旅人在曠野中散步,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枯井裏。他在情急之下,抓住井中一根枯藤,被吊在半空,這不致跌入井底摔死。他鬆了一口氣,可是當他往井底一望時,卻發覺有四條張口吐舌的毒蛇正凝望著他。他再仰頭一看,發覺這條枯藤快被一隻老鼠咬斷了。對此,他感到十分害怕!可是,在這危急的關頭,他察覺到枯藤上的蜂蜜,於是情不自禁地用舌頭去舔蜂蜜。甜甜的蜜糖,轉移了他的恐懼感,使他渾然忘記種種危情!即使偶爾有蜂群來螫,他仍沉醉於享受蜂蜜當中。

攀藤饞蜜
攀藤饞蜜

這是佛法以隱喻的手法,來闡述眾生的遭遇和心態。眾生在生死的曠野中,因業力而招感五蘊之身。枯藤暗喻命根,老鼠喻為無常,不斷地在咬那枯藤;無常的侵逼,眾生的命根隨時會斷。四條毒蛇喻為有情的「四大」,四大不調,也會使人喪命。蜂蜜,比喻成五欲之樂。這故事所要表達的是:人在無常的逼迫中,但由於貪戀五欲的享受,而忘卻了生死大事。

佛法以「狂象和老鼠」借喻生命的無常,「狂象」是一種較直接手法,直示我們「無常」的緊迫。「老鼠」則是一種暗喻的手法,道出了無常如影隨形,一直跟隨著我們。相沿而成的習俗,只要用佛法加以淨化,不但能破除迷信,更能顯警醒性的意義。

延伸閱讀

「貓捉老鼠」的領悟和美好生活的功夫:從佛法的觀點談鼠年

紅樓的夢,娑婆的情:記白先勇漫談《紅樓夢》


[1] 關於「年」獸的講法,坊間流傳著不同的版本。本文引用的,乃較為常見的版本。

[2] 故事來自《佛說譬喻經》,許多大德都提及這則故事,本文引述的是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