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云何常精進:為成眾願無自休的佛畫家陳森霖

陳先生一面展卷,一面述說繪畫八大菩薩的藝術經驗。
陳先生一面展卷,一面述說繪畫八大菩薩的藝術經驗。

陳先生的工作室十分簡樸。畫案很大,上面鋪了墊布,下面就是一個大燈箱。案右是筆,左邊是窗,前面不遠處的几子放上茶盤,滿室都是完成了和創作中的作品,讓人想到藝術家不辨晨昏地工作,倦了便以茶提神的情景。

到訪當天,陳先生黎明五時許才睡,休息幾小時,就回到工作室等我們。他説,習慣了午間開始工作到深宵。

專注佛畫二十多年,沉浸藝術四十多載,今天陳先生對人生與藝術有一個堅定的總結:我仍在不斷修行。

十二歲,在家鄉汕尾幸遇第一位老師,為了親近其人其藝,擔水煮飯的活,天天地幹,同時努力地學,終於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此後,佈景、瓷器畫等一一做過。1993年,先生遇上了生命中一位重要的接引師,就是至今仍對他影響至深的聖一老和尚。時為香港大嶼山寶林禪寺方丈的聖一老和尚,對他鼓勵有加,多所啟發,陳先生開始了繪畫佛教畫像。對早期慣繪山水花鳥的他而言,這是一份深厚的緣。先生的藝術與人生,自此起了根本的變化。

還是緣份吧?1990年代後期,陳先生又得遇當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並被樸老指定為法門寺出土的佛指舍利寶函進行圖像臨繪。樸老對陳先生的功夫十分讚賞。

畫室中,陳先生小心把他親自監製的一個裝裱盒取出。盒子打開,內藏他按寶函圖像以鉛筆在牛油紙上描繪的原稿。先生説,樸老也嘗邀幾位畫家依寶函繪像,但因臨繪者為求他們心目中的美,在細節上有所改動,終未被採納。陳先生謹守忠於原貌的原則,完成了這項任務,心中充滿感恩。這番體會,終身銘記,也造就了其後他繪佛菩薩像前,總先苦心鑽研的習慣和自我要求。

陳先生説話和做事都十分認真,一絲不苟。
陳先生説話和做事都十分認真,一絲不苟。

藝術常精進 報答知遇恩

陳先生坦言,開始畫佛像後,也曾想放棄。老和尚就勸他,多畫一尊像,世人便有機會親近多一位菩薩。先生也因而堅持下去。直到今天,還時刻念著老和尚的教誨。今年11月,陳先生一批重要佛畫作品,將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先生發心以此供養。有緣人請畫,所得收入盡捐予香港大覺福行中心支持重建加拿大寶林禪學院。展前數不清的準備功夫,先生盡力參與其中,包括親自將作品從澳門的工作室運往香港,以確保諸事穩當。我們拜訪,就在作品付運之前。先生談笑風生,帶來滿室佳慶。言談間,多次提到聖一老和尚,祈以佛教藝術之精進,報答知遇之恩。

如果說,在藝術的汪洋裏,聖一老和尚為陳先生擺下第一只渡舟,那麼本煥長老就是航旅中的光風霽月。先生和長老有緣,得遇後皈依門下,法名常精。本老乃佛門泰斗,能相遇能親近,自是奇缘。先生的工作室名為常精,亦源於此。

陳先生憶述,他曾於夢中得此四句:「無本常墨,不空常記,來也常在,可到常精」。他說,對其意思不甚了了,也經常忘記這十六字,猶幸已經筆錄。然而,以常精兩字結偈,也許並非巧合。

凝神筆墨中  徹夜不肯眠

常精二字,儘管有不同詮釋,與陳先生聯繫起來時,總令人聯想到恆常精進的藝術修行。佛陀宣說《阿彌陀經》時,經上載有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與諸大菩薩及無量諸天大眾俱。「乾陀訶提菩薩」,譯為不休息,菩薩常修萬行廣度眾生,經恆河沙劫之久,無有暫停。《思益經》云:「如是值恆河沙佛,行諸梵行,修習功德,然後授記,心不休息,故號乾陀訶提。」「常精進菩薩」之常, 意指恆常不間斷;精是精勤,進是前進,又純一不雜叫精,向前無退叫進,這是究竟精進。常精進菩薩,歷劫廣修萬行,普度眾生,一向精進無倦,故名常精進。《寶積經》云:「是菩薩為一眾生,經無量劫,隨逐不捨,猶不受化,曾無一念棄捨。」

各款畫筆掛在案右
各款畫筆掛在案右

陳先生作畫,常徹夜不眠。他為畫佛菩薩精準考證,一絲不苟。創作大型作品時,苦心孤詣。例如先生要以石青托底描金,便不遠千里,跑到北京美院懇求單位讓了三斤回來。石青從阿富汗進口,絕不易得。作畫時,先在宣紙上髹上十多層,待乾濕程度剛合適時,才能再以金粉顏料,一筆筆勾畫線條。先生又展示了一卷《十八羅漢像》。高五呎橫十五呎的面積內,竟是全幅鋪上金箔,上以墨繪。行内人都知道,關掉空調風扇,屏氣凝神的鋪金程序,根本就是對體力和耐力的挑戰。

凡此種種,如果沒有常修諸行,精勤前進的精神,決難堅持多年。

《十八羅漢像》全幅鋪上金箔
《十八羅漢像》全幅鋪上金箔

生命非我有 何懼苦與死

常精進的人,奮力向菩薩學習。經云菩薩為了眾生,歷無量劫,隨逐不捨。持續不斷的入生死流以救度眾生,既不怕死,也不怕苦。我們從這個畫展,想到大覺福行中心和衍陽師父至死不休的毅力,於是請教陳先生對病與死的體會。他毫不猶疑地說,不會把病與死看得太重,那是很自然的事。他只會記著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陽師父早年隨先生學畫,是他第一位徒弟。愛别離是苦!陳先生談到陽師父時真誠地說,對於往生者始終有所留戀,但他很欣慰陽師父所成就的一切。先生說,師父十多年前在加拿大時病得很重,後來狀況轉好,更加在香港創立了大覺福行中心。他一直祈願陽師父能撑下去,原因是體會到師父的生命早已不是自己的,已全部獻給眾生。

八大菩薩圖均以石青為基底,以金粉顏料繪像。
八大菩薩圖均以石青為基底,以金粉顏料繪像。
八屏荷花之一
八屏荷花之一

先生鍾情藝術,談到他的專業上,不免雀躍,畢竟這是他四十多年的磨練。臨繪《清明上河圖》是先生得意傑作之一,這天他為我們展卷。作品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有人、牲口、船隻、樓房、車轎和樹木等。構圖疏密有致,章法巧妙。先生指著畫中一小範圍,上繪有船過虹橋前的一刻,因桅杆高聳,看來不易穿過,於是有人呼叫,有人揚手提示,畫得栩栩如生,現場氣氛躍然紙上。沒有累年功底,當然難以駕馭。陳先生說,年紀漸長,這種細緻畫功隨著目力和體力而受到影響。他的心願是未來逐漸增加寫意作品創作。先生認為,工筆是基本功,加上生活經驗和修行,寫意才可以有所發揮。

筆底露明珠 心意能相通

歷代名家,陳先生特别提到明代的徐渭。說起這位青藤老人時,臉上流露欣賞之情。他俯下身軀,沉唸一代名士的《題墨葡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抛閑擲野藤中。」

陳先生自覺與徐文長相知,總有他一番體會。徐渭繪畫自成一格,山水花鳥, 也顯得氣勢放逸,筆墨淋漓,是大寫意畫風的開創者。陳先生既然經歷苦心探賾,自然希望多所發揮,他欣賞徐渭,實不難理解。

據史籍所載,徐渭一生寂寞,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先生亦提過,曾經有道場想請他留下專心作畫,條件優厚。那絶對是一番美意,可是陳先生考慮過後並無答應,因為他太珍惜藝術家自由創作的空間。當年的徐渭,嗟嘆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抛閑擲野藤中。先生的情狀,當然與前人截然不同。然而兩人在藝術路上同樣地堅持,無間地探索,能心意相通,何足為奇?

八屏荷花間 悟法無礙

離開陳先生的工作室,從澳門乘船回香港,心中一直難忘的卻是八屏荷花。雖不是菩薩羅漢像,也不是極樂世界圖,但花貌既莊嚴亦勝妙。清香雅淡間,佛法由觀者自覺。無常無我和寂靜,可以隨參。藝術世界和修行兩者,原來可以如此通達無礙!

感謝陳森霖先生及大覺福行中心允許使用部分相片。

古韵今輝  陳森霖畫展

日期:2016年11月26-30日

開幕典禮:11月26日下午3時

地點: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