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熱鬧:鹿湖行者的道風

法會佈置莊嚴,透著清幽法香
法會佈置莊嚴,透著清幽法香

窩落於大嶼山上羌山的鹿湖,是本地僅存的百年禪林,保存著農禪等佛教傳統。近年,這個遠離塵囂的清修勝地受到外界的干擾,引起社會關注。

今年3月份,佛門網舉行了「來回鹿湖大澳的水與山」攝影繪畫聯展,陳列攝影師廖志添先生在鹿湖拍攝的照片,當中透現了一絲荒涼。就如大覺寺,多年來由衍禪法師和衍好法師獨力守護著,堅毅的意志誠然可敬,法師生活起居的情況,卻教不少佛弟子擔憂。

記掛他人,忘卻自家

2013年,鹿湖多位法師在一眾居士的協助下,成立了護法鹿湖文化基金會,保護祖師大德遺留下來的心血之外,也好讓法師們互相照應。基金會主席衍敬法師表示,基金會不是個體,主席位置每三年遴選一次;成立的宗旨,就是「記掛他人門前雪,忘卻自家瓦上霜」,以利他無我的菩提心,弘法利生。而為了接引大眾,基金會特地於上月初「出城」,在柴灣青年廣場舉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念誦法會」。

道妙法師(右四)帶領會眾誦經
道妙法師(右四)帶領會眾誦經

當問及今次遠赴市區舉行法會的目的,衍敬法師堅定的說:「就是為了弘法!」語氣斬釘截鐵,道心彷彿無堅不摧。至於選取《金剛經》的原因,法師同樣言簡意賅:「因為一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由此經所生。」

清幽的法香

出席法會的信眾人數不太多,卻與鹿湖的清修氣息相合。誦經部分由樂生蓮社的道妙法師帶領,氣氛莊嚴攝心。樂生蓮社於1964年由筏可大和尚發心興建,「每天,大和尚都會誦《金剛經》。」道妙法師與出席法會的幾位師父甚少露面,今次就《金剛經》開示,很是難得。自言非常害羞慢熱的道妙法師,在鹿湖已住了十二年。「《金剛經》無不處處蕩相破執,要破的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有我執、法執。鹿湖一帶不同的宗門和合,大家為了佛事,放下一切相,正正體現《金剛經》的精神。」法師並引用其師公聖一老和尚的法語──日誦金剛長靈芝,鼓勵會眾倍加精進。

苦,可以是成道的菩提。道妙法師認為娑婆世界很苦,倒不是因為自己的苦,而是「看見眾生的苦、眾生的愚痴暗蔽」;又指出山河大地不斷變壞,正是佛教「成住壞空」的示現。「小時候,媽媽在家裏炆冬菇,只消幾隻便香透了,回家步出電梯門便馬上嗅到。出了家以後,在寶林燒飯,洗一大堆冬菇都不覺得香,雙手全黑了,只有一種霉味。」除了持誦《金剛經》,法師開示勤修「十善業」,可以在變壞當中重拾生機。

來自「悟徹」精舍的慧榮法師,表示當日是首次在鹿湖以外的地方,與一眾法師公開講話。慧榮法師七歲開始居於鹿湖,長大後在這裏出家,前後共六十年,其間出外教書作育英才。法師希望為保育鹿湖多作宣傳,讓更多人(不管信佛與否)可以前來靜修,並希望所有人從自己開始,把鹿湖僧眾的道心和願力,發揚開去。

另一位開示的法師則較為人熟悉:覺修寺的香音法師(即銅鑼灣秀峰禪院的大觀禪師)。法師憶述有一天,與師父崇山大禪師一同坐計程車,見到車頭掛著小小的一本《金剛經》,原來司機把它當作護身符。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怎樣向司機解釋呢?崇山禪師以其善巧智慧將之演繹為:紅燈停車,綠燈開車,見到小狗走過便煞車──這樣便最安全了。

大觀禪師續說《金剛經》可以調解現今香港社會的撕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宇宙真理。鐘,每一秒都在動,若『住』了,停了下來便不準;人也是一樣,若心有住,例如執著或計較幫了別人有回報沒有,便甚麼都看不清。」

現時很多香港人忘卻自性,遇上意見分歧,動輒吵架打架。大觀禪師希望大家每日都修行,或念佛或念經或打坐,寧可短,不可斷,抱著清涼自在的心,把生命供養給自己及身邊的人,那便再沒有我相、眾生相。「希望大家輕鬆的接受現實,現實是給人轉化的,不是給我們『住』的,否則便只有煩惱。」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學生上台表演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學生上台表演
衍敬法師(右)在台上開示
衍敬法師(右)在台上開示

尋回自性,重拾自信

法會末段,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學生為大家表演。該校於1977年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寶蓮禪寺贊助,當年方丈智慧長老為了完成筏可大和尚興學育才的遺志,傾力籌建。不少學生為少數族裔,家庭條件不理想,加上學校位置僻遠,故學生普遍欠缺自信,自覺被人遺忘……

衍敬法師勉勵同學說:「惲校長很鼓勵同學讀武俠小說,大家要留意『武俠』二字。今天你們表現出色,在舞台上做到了『武』,今後便要做『俠』──凡是違背良心的事,死也不要幹;一切該做的事如救傷扶貧,即使被人用刀用劍阻止,也一定要做。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等都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俠士,俠士行為即菩薩行為。鼓勵同學在心地上下功夫,承諾自己做個俠士。」

法師與學生合照
法師與學生合照

清淨,但不凋零

今時今日的鹿湖,比起往昔香火不絕的盛況,也許有人會覺得凋零。對此,道妙法師強調這裏並非凋零,而是清淨:「蓮社只有兩位出家人,但我們都在栽培三學的根基,以佛法長養我們的善根。能夠清淨自修是很好的因緣,我們先好好栽培自己,才懂得弘法利生。」衍敬法師並說,最重要的不是熱鬧鼎盛,而是依然有修行人在這裏用功,「哪怕只有一位修行人,佛法便已經興盛。」

伸延閱讀:
她們,這樣愛——記比丘尼眾守護鹿湖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45359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