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三輩九品機眾住胎時劫和華開遲疾的問題 (一)

專依善導,探討三輩、化生胎生、報土化土等問題

釋迦牟尼佛針對我等佛滅後未來世的娑婆世界凡夫,在《觀經》自開三福,巧妙地宣說下品下生文,以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演繹阿彌陀佛的根本大願──第十八願,救度十方眾生,字字珠璣,意義深遠重大!一切善惡凡夫只要依下品下生文義,信受彌陀救度,願生西方淨土,當下一心專稱彌陀佛名,即可乘佛願力,必得往生!

但是,讀過此下品下生文的人多生疑惑,如:此文與第十八願文有出入,究竟有沒有違背佛意?又「少善根福德」的下輩生者可否往生淨土?究竟造五逆和謗法罪的人可否得生淨土?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為何改成「稱佛名故」?又「但以十念,便出三界生死,不為業力繫牽」等等,筆者皆已引用祖師的論註來解說和釋疑,詳見前文。

接下來還有一個大問題:如果下下品者十念稱名,乘彌陀本願力(第十八願)而得生,他們還需要住胎十二大劫才開華嗎?若然下品下生者必須要住胎十二劫,倒不如勸人以中品、乃至上品求生淨土,爭取早些華開見佛悟無生,豈不是更好嗎?

又有人想:住胎或華開、化土或報土都無所謂啦,反正已身處極樂世界,「遲到好過無到」!「念佛」一法為得生淨土的正行,釋尊卻把它說在最後下輩觀,何解有些法師說:念佛最殊勝,直入報土,反而是超越一切品位階級呢?令人費解!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令很多淨土行者感到困擾。一直以來,多方諸師對淨土法門的三輩九品、「化生和胎生」、「報土和化土」等問題,多有爭議,難有定論。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欲編著《觀經四帖疏》,專依「淨土三經」,闡釋淨土法門要義,楷定古今,故此他特意在佛前結願,祈求諸佛願意,前後三次證定,故如經法。善導大師對三輩九品衍生出來的問題,早有定論矣!

凡淨土行者必須好好地研讀「淨土三經」,專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自然能釋除對往生淨土的一切疑慮,信心堅固,安心專稱佛名,必得往生。反之則不得要領,有雜有疑而失正念,廢失往生之大益。


極樂世界是報土,非化土

首先,我們必須留意和知道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沒有提及三輩九品,或胎生,或化土等問題;因為阿彌陀佛是報佛,其極樂世界是報土,是阿彌陀佛經五劫思惟,成就四十八願而建立的,也是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所莊嚴的圓滿報土。既是報佛報土,報法高妙,是無為涅槃的境界,超越一切相對、離言絕相的境界。在此土中,豈有三輩之分,九品之別?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引《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又,《無量壽經》卷上云:「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涅槃)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化生胎生,喻蓮華開合

所謂「咸同一類,形無異狀」,即眾生生者都是蓮華「化生」,平等一相,形狀無異。經言「胎生」者,只是蓮華未開,含苞待放,如人住母胎未出,故名「住胎」、「處胎」等。化生和胎生只是喻意華開和華合而己。不管蓮華是開是合,實質上已生於彌陀「報土」──極樂世界,反映眾生生者對佛智信疑之間的深淺,即稱念佛名的全分、少分,乃至微分而已。

言報土者,功德莊嚴的真實世界,不生不滅,自然化生,平等一相,與我們的娑婆化土不一樣。言化土者,煩惱成就的業感世界,因緣生滅,造作而非自然,雜業四生 (卵、胎、濕、化),故此善惡、苦樂皆有千差萬別。

我等身處娑婆化土的罪苦眾生,障深慧淺,當然不可見、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此高妙、超勝的極樂報土,但釋尊因順應此方世界眾生的根機,故以種種名相、種種言辭、種種譬喻、種種善巧,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種種妙境,包括指方立相,說甚麼住胎時劫或華開遲疾等,為種種眾生廣開入淨土之門,故作出比較而分別說明之,無非勸化我等凡夫欣慕,發願求生。

可知,言報土者,無為涅槃,平等一相,豈有上下、遲疾、品級等分別相呢,亦知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的不退轉菩薩,皆因同一念佛,專稱佛名,以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作強緣,故果亦無異,平等一相。 因此,「三輩九品」是釋尊為娑婆凡夫,廣開彌陀淨土法門而方便說。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