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月尼泊爾大地震(日前復發生餘震),導致大量傷亡,聖地寶達佛塔的主塔出現裂痕,另一斯瓦揚布佛塔主塔雖然無損,部份伴塔卻已化作頹垣敗瓦。本文作者於地震前曾到訪當地搜集佛教聖蹟資料,繼上期介紹寶達佛塔,今期再述斯瓦揚布佛塔,希望讓讀者增加對該國之認識,發心給予更多援助。
佛教的時空觀
佛教中有所謂「劫」的時間單位,不同經論記載了不同的分類及計算方法,其中稱為「中劫」的悠長歲月裏,人類的壽命會從十年開始,每百年增加一年,慢慢地增長至八萬年;又從八萬年開始,每百年減少一年,慢慢地降至十年,如是者反覆增減。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佛陀示現世間,弘法利生。這個時代的佛陀是世尊釋迦牟尼,他與之前的六位佛陀,跟我們的世界因緣較深,合稱「過去七佛」。
尼泊爾著名的三大佛塔──寶達佛塔、斯瓦揚布佛塔、南無布達佛塔中,傳說斯瓦揚布佛塔已經歷過人壽從八萬歲減至百歲的漫長時光,並陪伴了過去七佛的出世。
「猴廟」不是猴神廟
尼泊爾語「斯瓦揚布」(Swayambhu)意思是「自生」,有時加上尊稱natha(怙主),稱為Swayambhunath Stupa斯瓦揚布納特佛塔。這與該塔的藏語名字Rangjung Choeten Chenmo(自生大佛塔)意義一致,此外,其藏語別名為Phagpa Shingkun「一切聖樹」。
斯瓦揚布佛塔位於加德滿都市郊西北一座小山的山頂,山上有猴子聚居,出沒於沿途山路及佛塔四周,故華人稱之為「猴廟」、「猴山」,乍聽之下可能誤會是供奉印度教猴神的廟宇,其實只是「有猴子的寺廟」之意。
見證七佛時代的聖蹟
據說往昔頂髻佛(尸棄佛)住世時,尼泊爾山谷內是一片大湖,此塔於湖中五寶所成千瓣蓮花上自然湧現,作為一切如來心意法界自性之所依(按:藏傳佛教說佛塔於佛陀三門中代表意門)。
人壽六萬歲間,救一切佛(毗舍浮佛)降生,當時文殊菩薩化身從五台山以神通來到此大湖中的法界塔,為了讓凡夫亦能朝禮該塔,揮動利劍移山,讓湖水流走變成陸地,僅餘下一處小湖,藏人叫作「劍湖」;塔基下的五寶蓮台則變成現在佛塔所座落的大山,從古至今先後被稱為蓮花山、金剛山、牛角山。
人壽四萬歲間,滅累佛(拘留孫佛)出世,越來越多人聚居於此,形成市鎮。
人壽三萬歲、金寂佛(俱那含牟尼佛)的時代,一位名為「妙德天」的金剛阿闍黎親見文殊菩薩,至誠祈請,菩薩於佛塔現起「語自在」壇城,為其灌頂,並賜予《文殊真實名經》十二字口訣。因此,該塔又名「法界語自在塔」。
光護佛(迦葉佛)之世,人壽二萬歲,也有一位妙德天阿闍黎於此塔獲得成就,以神通前往五台山。
自生大佛塔現狀
其後,印度Pracanda Deva國王深感輪迴是苦,生起出離心,把國政交給太子後來到此塔出家修行,法號「寂德」;為了保護此塔,他用沙土於其上加建了一層大塔覆蓋。佛塔於十四世紀被回教徒破壞,十五世紀開始修復,十七世紀Pratap Malla國王在塔上鋪金及加設佛像。換言之,現時所見的巨型塔身是新的,並非歷史悠久的古塔。
據云龍樹菩薩、蓮花生大士及阿底峽尊者均曾朝禮此塔;塔內裝臟了過去七佛(包括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主塔西北方有夜叉、火天等偏殿,北方有龍王殿,西南有風天殿(以上護法偏殿都是「寂德」為令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而修建的),西方有文殊菩薩法座及光護佛佛塔;東方橫放了一支大型金剛杵,上有法界語自在壇城圖,乃Pratap Malla國王所立,他還在主塔的東南、東北方加建了兩座白色伴塔。[1]此外,佛塔附近有一座小房子,陳列了若干古董石製佛像。事實上,沿路上山及佛塔周邊,都有不少古老佛像及梵文石碑。
來到自生大佛塔,頂禮七佛舍利,一方面想起眾生煩惱日盛、惡業日增,導致福德衰退,至今五濁惡世,人壽僅約百年,而且天災頻仍,光怪陸離之事物日新月異,不禁慨嘆;另一方面憶念諸佛由始至終不捨眾生,不斷化生世間,而且自己尚算有點福報,仍能生於釋尊教法未滅之時,卻覺得感動及鼓舞……
七佛共許的教法
諸佛為眾生開示離苦得樂的八萬四千法門,深廣義理無量無邊,我們凡夫難以盡窺堂奧。然而,若要精簡表達的話,漢地俗稱的「七佛通戒偈」可以概括一切佛法心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經及多部律典內,都記載了過去七佛分別宣說不同的戒偈,但不同經律所載各異,「諸惡莫作」一偈由哪位佛陀所說,也有多種講法。由於此偈內容適用於所有諸佛的教法,《出曜經》謂此偈是「諸佛世尊教誡後人三乘道」,又云「如來遺誡教化,聖聖相承以至今日」;《增一阿含經》也寫道:「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佛教傳統上相信「佛佛道同」,故此偈被奉為過去七佛乃至一切諸佛共通的至理聖言。
藏傳佛教同樣廣泛傳頌此偈,祖師們指其偈文總攝三乘要義:雖然三乘教法均具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三者,但重點各有不同。小乘別解脫戒著重「諸惡莫作」,以達致自身解脫;大乘顯教(菩薩乘)最重視「眾善奉行」,蓋菩薩戒以利他為主;大乘密教(金剛乘)強調「自淨其意」,三昧耶戒旨在保任萬法本然清淨的「淨觀」。密法之所以要觀想色相為本尊、聲音為真言、世間為淨土、受用為妙樂等等,正是為了長養清淨觀──這裏所說只是重點不同,事實上各乘教法均齊備止惡、行善、淨心的內容。
在藏傳佛教的「煙供」法會中,包含上供諸佛、下施六道的部份,後一環節往往都有念誦此偈;灌頂或修法的前行裏,會加持飲食布施給鬼神,請他們不要製造障礙而給予護持,較詳細的儀軌也會宣讀此偈。這些法事中的實物布施是財施,念誦此偈則屬於法施。
無論如何,自生大佛塔讓人憶起過去七佛,七佛的共同教言提醒我們,佛法的重點並非單純口誦經咒儀軌,也不只是空談高深抽象的哲學,而是改進自己的心,做一個好人。
[1] 按:東南方的伴塔已於2015年4月大地震中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