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懂得了「但念無常,知恩報恩」,也就是掌握了大乘佛教全部的修行──明海法師與你「無門關夜話」(一)

生命中的苦

古人講,「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每年新年、生日,這是都是人們所喜慶的日子。喜慶,是因為「天增歲月人增壽」,但是歲月無情,它在增加的同時也在減少。這個減少是指,我們這一期生命在這個世界上所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過一年少一年,過一年意味著我們離死亡靠近一年,離墳墓靠近一年。這是大實話。所以「增中減」,無情的歲月在增加的同時又在減少,這句話所說的道理就是佛法所講的「無常」。

修學佛法,無常是我們第一個要學習、不能忘記的教法。事實上這個教法很深。真正洞見諸法無常的人,已經進入聖賢的行列了。作為我們初學的人,首先從知見、理解上,要深深地觀察、思維「諸法無常」的道理。可以說,無常在這個世間是一個王。甚麼叫王呢?就是主宰一切,一切都歸它管。因此可以說無常的力量最強大,影響最廣泛,面孔最冷酷。

通常我們會說,這個是我的:這個房子是我的,這個汽車是我的,這個妻子是我的,這個錢是我的,這個名譽是我的……實際上都不是你的。是誰的呢?是無常的。無常照單全收所有我們眾生貪著的這些法,不留情面。但是我們活著的時候,思維不到這一點。我們不知道自己所擁有的這些東西是借用無常的——我們是在無常那裏打了借條,暫時借用,到時候它會來敲我們的門,說,「來,借我的東西全部還給我!你從我這裏借的錢還給我!」你說:「我有幾百個億」,「幾百個億也要還給我!」你只有幾十塊錢,「幾十塊錢也要還給我!」你的老婆、房子、名譽,你的身體,你關於身體的感受……對文化人來說,你的學問、著作,所有這些東西,到了那一天,無常來敲門、收債,絲毫不留情面,全部都要還給它。所以古人把人生最後一刻比喻為「臘月三十」,最後要把你擁有的所有這些東西都還給無常。為甚麼呢?因為按世間法的規律,通常在臘月年跟前兒,各單位都會去要債,敲門:「你欠我的幾十萬、幾百萬,該還了啊!」欠了債的人年不好過啊!我也接待過一些世間人,到我這來訴苦,說他們這個年不好過,要過這個年,需要多少多少萬打發那些債主,才能過得去。所以年跟前兒都是還債的時候,比喻我們的人生生死交替之際,無常來索債,全部要還給它,沒有商量。

虎視眈眈的無常

在中國文化裏,我們用非常形象的方式來表現生命的這種規律,比如用黑白無常兩個鬼的形象。到時辰了,它們會來找我們。為甚麼是黑白無常呢?很簡單,黑指晚上,白指白天,黑是陰,白是陽,整個人的生命就是在一呼一吸、一晝一夜、一陰一陽的交替中進行的,所以白天有白天的無常,晚上有晚上的無常;吸一口氣有吸一口氣的無常,呼一口氣有呼一口氣的無常。一呼一吸,古人也以陰陽來配,一吸是陰,一呼是陽。黑白無常來臨的時候,沒有價錢可講。掌管黑白無常的人是閻羅王,所以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走,不敢留你到五更」,這就是黑白無常的無情。

在禪宗燈錄裏,也有關於這個的非常有意思的記錄:有個禪門修行人臨終的時候,無常來找他了:「你跟我走吧!」這個修行人說:「哎喲!我平時修行用功不夠,你能不能寬限我七天呢?」無常說,「這個事兒我可做不了主,我得先回去跟大王報告。如果我不來呢,就是同意你寬限七天;要是來的話,那就沒的說了!」無常走後,這個師父趕緊去找自己的師父洞山禪師。洞山禪師是大菩薩,開了悟的大善知識啊!這個和尚向洞山禪師報告說:「壞了!無常來找我,怎麼辦呢?七天之後它還要來。」洞山禪師當下就指點他,讓他明心見性,真正地把生命安住在解脫的空性之中。到了第七天,無常來了,找這個修行人,到處找,找不著了。為甚麼呢?因為這個修行人已經不在三界內了,他的生命已經沒有了蹤跡──這並不是說他變成沒有了,也不是說他死掉(死掉才不是沒有了)──他還在,還在那行住坐臥、吃飯、幹活,說笑,但是無常找不到他了。這就是解脫開悟的人的境界,不在三界內。無常啊,陰陽啊,已經拘束不了他了,找不到他了。

讀這個記錄的時候,我在想,這個修行人也不是一般的修行人。何以見得呢?臨終的時候無常來到,他還能跟它對話一番,可見這個師父平日是很用功的。不過在修行解脫的根本那一項上,他還欠點火候。或許他以為自己解脫了,事實上還沒有,人還在三界內,還有蹤跡可尋。在這種情況下,他去找大禪師──這也是他另外一個福報,能夠生逢善知識──正好有這樣了不起的善知識,可以教導、指點他,所以他能當下轉凡入聖。想一想我們呢,都做不到,起碼我個人是做不到的。無常來找我,一抓一個准,對話可能都沒有。怎麼辦呢?我們只有努力地用功。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無常的法,是要我們發精進勇猛心,發起真正的出離心。講無常的法,是要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因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修道條件。我們現在能修道,能打坐,我們要知道這一切都不是永恆的,是無常的,會失去。我自己倒經常這樣提醒自己:今生今世,能在這樣的道場住著、修行、做事,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所以要珍惜。心中有煩惱的時候,這樣一想,就沒煩惱了。不僅沒有煩惱,而且覺得自己很幸福、很知足。

但念無常,知恩報恩

這還只是非常淺薄地思維一下無常,如果大家能夠真正深入地思維無常法,首先你的很多煩惱都沒有了。在無常觀之下,你會發現,你所有的煩惱都是閒愁。甚麼叫閒愁呢?多餘的,沒必要的,閒愁啊!在無常觀之下,你會發現有那麼重要的事要做。在無常觀之下,你會發現一切都會過去:困難會過去,你沒有必要太在意它;擁有的非常美好的東西也會過去,你也沒有必要貪著它。在無常觀之下,你也會珍惜人和人之間的緣。因為有聚就會有散,所以現在能夠相聚,或許互相之間有矛盾、隔閡、怨恨,但是一切都會過去。你從珍惜因緣的角度去對待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心中的很多不平立刻化為烏有。你只是想:哎呀!怎麼才能跟這個人結個善緣呢?不要結惡緣。怎樣報恩,怎樣回報他?

用無常觀去觀察,我們就知道,我們今生今世來到這個世界上,所能做的事很有限,能做的好事更有限。請想一想,我們為這個世界做了多少好事?為這個國土做了多少功德?我們報了父母恩嗎?報了師長恩嗎?報了佛恩嗎?想一想,就知道很慚愧,實際上虛度了光陰,沒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喝這個世界給我們提供的水,吃這個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接受種種人給我們的服務、饋贈,我們為別人做了甚麼呢?我們為這個世界做了甚麼?佛教說,「莊嚴國土」,我們給這個土地帶來了甚麼莊嚴?在這個土地上做了甚麼?栽了多少棵樹?修了多少座廟?造了多少座塔?造了多少尊佛像呢?我們給這個地球帶來了多少有益的事情呢?同樣是七尺之軀,比較一下就知道了,自己做得很不夠,甚至根本就沒有做。有時候掃一下地都懶得掃,更不用說去做別的了。有時候別人在修廟、造佛像,你可能在一邊無動於衷,冷漠。我們在造萬佛樓的時候有很多人參與,現在造完了,有人找我說:「我還想再捐一尊佛像,可以嗎?」我說,「哎呀,很遺憾,沒機會了!」這個沒有機會是永遠的,永遠沒機會。往前兩三年還有機會,怎麼現在就沒機會了?就是這樣無情。那個人非常地遺憾說,「哎呀,我只要兩尊!」但是我說,「一尊都不行。」為甚麼?沒有就是沒有了,你沒有辦法再去弄一個龕、增加一尊佛像啊!

這個世間,很多人有恩於我們。首先是父母,還有我們的師父、老師。以出家人來說,這些信徒、居士都對我們有恩。我們為他們做了甚麼?想一想,我們欠得多,做得少。所以在無常的觀照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知恩報恩,也可以說,大乘佛教全部的修行就是這四個字──知恩、報恩。

我要跟大家共勉,就是要「但念無常,知恩報恩」。能做到這一點,不管是師父,還是居士,都會晝夜六時恒吉祥。

原文刊自《無門關夜話——趙州禪七絮語》,天地圖書2018年出版。佛門網獲授權刊載。

(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