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一時衝動釀成大錯,然後後悔莫及,如此例子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如果能忍辱,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前月,大埔某公路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電單車與一輛私家車互相切線,欲爬頭超越對方,最後兩車相撞,電單車司機倒地,頭部重創昏迷不醒,送院搶救。

如果心存慈悲,放下一點自我,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並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以上悲劇必能改寫。對方超越我,為何我們一定反超前?也許,對方真的有十萬火急之事,必須拼死趕路,為何我們就不能忍讓一下?就算對方只是一名莽漢,故意爬頭逞強,我們又為何與他一般見識,同時讓自己陷進一個亡命的危局?反過來思考,如果我們能忍一時之氣,讓自己安全上路,平安歸家,那才是一種能屈能伸的人生智慧呢。吃虧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大凡世上許多無謂的爭執多起於小事,由於一時不忍,因此鑄成大錯,不僅傷人,也在害己。凡事不能忍辱,此乃匹夫之勇,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耐並不是懦弱,而是以平常心靜觀對方,顧全大局。因此,我們更應心生憐憫,並為對方祈福,希望對方不要再在高速公路上如此玩命,上得山多終遇虎,遲早出事呀。

我們時常聽到「火燒功德林」這句話。意思就是叫人不要亂發脾氣,如果我們不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隨意向人發火,那不論之前所積累的功德有多大,最後也會因此而完全消毀。「火燒功德林」中的那把火,所指的就是嗔恚之火,而功德就是戒定慧。嗔恚即遇事不順時埋恨於心,發怒於形,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甚或導致殺害災禍,後果可大可小。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恚是極重的一種煩惱,其果報也十分可怕,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三惡道的苦果。功德能斷煩惱、破無明,如果不降服嗔恚之心,煩惱與無明便會天天增長,最後惡業重重,自食其果。因此,菩薩所修的是忍辱,以慈悲容忍對治嗔恚。

在佛教,忍辱波羅蜜(梵語為 kṣānti-pāramitā)是修行的六波羅蜜之一。有修養的人,很能管住自己的情緒,不胡亂發火,也很少跟人家生氣結怨,大動干戈。這就是一種忍辱的功夫──面對問題時,不是用暴力,而是用智慧來處理,用慈悲來化解,讓自己和對方不受傷害,就算自己受到傷害也不尋求報復,當中包含了忍讓、耐苦、堅毅與寬恕。無論對方橫加給我們甚麼,我們不但不生氣,還會憐憫他,要想辦法幫助他、度化他,這才是智慧,這才是慈悲。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