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一念淨心,念佛法門的轉化力——觀成法師念佛開示

國際觀音寺創辦人觀成法師於10月25日,在柴灣青年廣場以「一念淨心——念佛法門的轉化力」為主題,向大眾講解心念如何改變人生?正念如何與佛法連成一線?

一念的力量

觀成法師開宗明義,指眾生的生命流轉,是以一「念」為最小的單元。不要輕看這個「念頭」,它能改變整個宇宙。法師亦指出,修學佛法就是修心,在修心之前,我們先要明白自己的「心」。正所謂:「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只要明白自己的內心,便能透徹地宇宙一切,從迷走向走覺悟!

法師坦言:「念頭有好亦有壞,很多時我們做錯了,想錯了,但我們也不知道。念頭能改變命運,也能改變習慣。」每一個行動,都是由一念開始,不斷重複一個行為,便成為了習慣。法師鼓勵大眾多念佛,而且重複地念,因為他指,念頭的力量來自重複!「例如念誦『阿彌陀佛』,雖然是簡單一句,但不斷重複,力量便會很大。」法師認為,學佛要從小培養,不斷重複念佛,還要做好事,這便成為小孩的性格,這會影響他們的將來的命運。因此「想得好命運,就要從好的習慣開始」。

不過,做好事只是學佛的入門,還未到達學佛的境地。觀成法師表示:「做好事,是屬於凡夫的修行。改善念頭,是凡夫修行的前方便,仍未到達學佛境地。」信佛,不只是做好人,做善事,更要超越善,達至無上正等正覺,進入無念之中。

不要執著念頭

觀成法師稱,世間做任何事,都以真善美為目標,但學佛修行,是超越真善美,超越凡夫,達到成聖。要達至成聖,佛教提出「聞、思、修」這三種方法,從而提高智慧,獲得般若智。

法師指,學佛之人,先由改變念頭開始,以「戒、定、慧」三學,止惡揚善,先從做好人開始。當我們執著於念頭時,法師卻告訴我們,所有的念頭都是假的。因為念頭是從「自我」出來,並不是真實的,它充滿「我執」。「念頭能幫助我們在世間生存,但不是我們的真實本性。」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我們不能執著在念頭之中。

法師鼓勵信眾念佛,無論念「阿彌陀佛」、「六字大明咒」、「大悲咒」也好,都是要經常在口邊誦念。念佛好處多,能淨化心識,改變心境,放下執著,這源於一念專注,和誠心依靠佛的力量。因為念佛不單有「自力」,也有「他力」。我們專心念佛,只是靠自己的力量,但世間仍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在互相作用。

自力與他力互補

自力,就是修行者專注於念誦,這時,心識可以脫離雜念,進入專注狀態,放下一切執行。雖這是自力,但不只「自力」,也有「他力」,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正如上網一樣,我們登入網頁,除了自己的力量,網頁亦有他的力量。兩者要互相連結,才可以成功上網。而雙方的力量,都很強,不能單獨來說。

正念的重要性

法師認為,佛教徒應該保持正念。但如何發揮正念的力量?

首先,甚麼是正念?法師指,「正念是保持在正確觀念上的覺知。包括止觀。」第一步,我們當下先覺察煩惱生起,並以正確的方式去處理。要學習世間無常,不要跟著煩惱走。師法更指,佛法之中,不論是「四念處」、「八正道」等,全都是達至正念的工具,大家必須好好學習。遇到生活上的苦惱,都可以用佛法智慧去解決,而不是用自己的激情、怒氣和憂鬱。

我們不但要念佛,更要重複地念,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如果想念佛時而有所感應,就必須每日重複誦念,不能放棄。所以法師認為:「正念必須是當下察覺,與高深智慧的結合,這種理解能更全面實踐佛法。」

任何時間皆可

念佛方法有很多,以下幾個比較特別:

一、在日常壓力中念佛:因為工作充滿煩惱,嘗試在上班前,可在地鐵內念佛。這樣可以從焦慮的人際關係及工作中,抽離出來,對自己更有好處。

二、以念佛來處理情緒衝突:在家庭關係之中,經常感到被忽視和不理解。如果在做家務時念佛,能把負面情緒轉化,增加內心的清淨自在。

大勢至菩薩的佛秘訣

觀成法師為大家講述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裏的念佛秘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修行人先調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利用念佛把六根,離開做業的地方,令它們清淨下來,避免受外界的干擾。利用佛的名號,把六根「攝住」,不讓它們被污染。法師直指:「只要專心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做到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佛一如,心佛融為一體,便能打開如來藏的寶藏。所以不能看輕阿彌陀佛的聖號。」

淨念相繼:通過持續念佛,保持內心清淨,使外界的干擾無法打斷正念的流動。法師提醒大家,念佛要一心不亂,即做外界有任何搖動,也不能打亂內心。這是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紀律。

「先從清淨環境開始練習,再逐步擴展至不同環境中。熟習後,修行者可在任何環境中,隨時念佛,例如巴士、乘地鐵、散步中也可以。」法師說。

努力追求人生意義

最後,法師鼓勵大家,在追求物質生活外,更要追求更高的人生意義,追求永遠的大自在解脫。「學佛的意義,不在追求名利,單求生活所需,不要在貪心的基礎上信佛。」

佛陀教導我們,人生有很高的價值,不要被世間物欲迷惑。一心念佛,追求解脫,才是人生在世的目標。

延伸閱讀

虛雲老和尚參「拖死屍是誰」入道——向不同傳承的大師學「念死」法門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