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Green Your Month】慈濟環保願行館推動素食、藝術生活化,讓更多人覺醒,加入環保行列

慈濟環保願行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推廣環保、素食,以藝術及生活化形式,讓大家認識地球污染及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慈濟環保願行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推廣環保、素食,以藝術及生活化形式,讓大家認識地球污染及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素食,不但有益健康,更可以長養我們的菩提心,提醒人類環保護生的重要。藉著這個「Green Your Month」專題,佛門網於每月初,推出以素食為主題的文章作為溫馨提示,希望大家這一個月,會比上一個月更愛自己、愛家人、愛動物、愛我們的地球!

慈濟環保願行館在2021年疫情期間落成啟用,顧名思義為推動環保教育而設,這是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其中之一(註一)。環保,也可以從生活不同層面去實踐;所以願行館內除有互動環保展覽、廢物回收點外,還有一個「蔬醒館」,希望大眾透過素食改變世界,減低全球暖化影響。正如證嚴上人開示:「珍惜自我生命,更要尊重萬物生靈。素食可讓身心健康,又能保護地球。」(註二)

素食班可說是慈濟環保願行館的「招牌活動」之一,不時請來名廚及民間廚藝高手,教大家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純素料理(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素食班可說是慈濟環保願行館的「招牌活動」之一,不時請來名廚及民間廚藝高手,教大家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純素料理(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素食活動 最受歡迎

「蔬醒館舉行的素食班很受歡迎,甫公開報名不久,很快便滿額!」在慈濟環保願行館擔任環保推廣專員的梁榮錦師兄表示,每逢星期六、日,他們都會舉辦不同的環保工作坊及素食班,因願行館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所有活動均毋需收費,吸引不少公眾人士報名參加。「素食班導師來自慈濟的師姊、餐廳廚師,甚至五星級酒店主廚皆有!」

導師們教授的菜式種類也很多元化,從一般家常菜到酒店級甜品,中式、日式、泰式⋯⋯可說包羅萬有,希望以美食吸引大眾對素食產生興趣。事實上,隨著近年素食風潮興起,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多吃素食有助身體健康、提高免疫力。而蔬醒館的素食班,全部皆示範純素食譜,不含蛋奶及動物成分。「其中一位五星級酒店主廚導師坦言,起初要他不加蛋奶製作甜品,實在很有挑戰性,令他努力嘗試以其他純素食材取代。最後做出來的甜品,無論味道和賣相,皆和含蛋奶的分別不大,但對動物更有善!」

(右圖)願行館設有回收站,感恩一班老友記志工幫忙,為回收物資分門別類。(左圖)酵素區為大家介紹如何善用素食廚餘,製作成環保酵素(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右圖)願行館設有回收站,感恩一班老友記志工幫忙,為回收物資分門別類。(左圖)酵素區為大家介紹如何善用素食廚餘,製作成環保酵素(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推廣素食 五大元素

願行館推廣的純素飲食,還切合五個要點,包括「當季」—— 即不時不吃,而當季出產的蔬食,售價通常更便宜,亦能降低食物儲存的費用。願行館亦鼓勵大家選購「在地」及「原型」食材,以減少食材運送的里程數,同時少吃加添調味料及保鮮劑的加工食物,改為多吃天然原型的蔬食,這樣更能吸收植物本身的營養。我們更要「適量」地購買,務求做到不浪費。烹調方式建議要「節能」,即避免採用長時間燉煮及高溫油炸的方法,既省時,亦更環保。

然而,無論我們在飲食上如何節能環保,總會產生一定廚餘。蔬醒館外亦特設一個酵素區,教大家善用素食廚餘如菜渣、水果皮製成環保酵素,務求物盡其用。梁師兄建議大家加入菠蘿皮製作,會令酵素多添一份清香。酵素區旁是回收站,可見一班「老友記」志工,正忙於將區內街坊交過來的塑膠及回收物資分類,眾人以實際行動來推動環保。

地球館內透過多媒體藝術展覽,讓我們了解到地球污染及氣候暖化的嚴重(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地球館內透過多媒體藝術展覽,讓我們了解到地球污染及氣候暖化的嚴重(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從藝術看環保

回到願行館的主要展覽場地「地球館」,透過簡約而互動的藝術展示形式,呈現過去有關風、火、水、地的自然/人為災害及污染問題,其中的「香港拾樽」展區,由多位志工收集香港各區的海水,各有不同深淺色澤,引證本地水質污染日益嚴重。其他還可見風災、山火、地震等多媒體資料,藉此帶出氣候暖化的嚴重性,影響著地球眾生萬物生存。

「透視未來」展覽以廢棄玻璃樽做主角,製成各種藝術裝置。展期由即日起至本月30日(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透視未來」展覽以廢棄玻璃樽做主角,製成各種藝術裝置。展期由即日起至本月30日(圖:佛門網、慈濟環保願行館)。

位於二樓的「賽馬會共創空間」,則會定期轉換不同的環保藝術主題展。此際正舉行的「透視未來」展覽,是由三位本地年輕建築師黃鋈暉、陳俊宇和葉希芃,以廢棄的玻璃樽「二次創作」,成為繽紛漂亮的藝術裝置,吸引不少人在此「打卡」。「打卡」完後,更希望來參觀的每一位朋友反思:原來一個被遺棄的玻璃樽,需要一百萬年才可完全分解!

如何改變現狀?願行館提出一個簡單但直接的答案:「今天,是未來的歷史」。如果大家由今天開始,各自出一分力,多吃素食、減少浪費,盡量回收玻璃樽以至其他可回收物料,只要更多人願意在生活上實踐環保,地球的未來,還是有希望。

慈濟環保願行館
地址:大圍車公廟路5號
時間:10:00 – 12:30;13:30 – 17:00(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左圖)願行館不時舉辦環保市集,吸引區內外市民前往。(左圖)館內的「大愛感恩科技館」,則展示慈濟多年來以環保物料研製成的生活產品,不少更用於賑災上。(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左圖)願行館不時舉辦環保市集,吸引區內外市民前往。(左圖)館內的「大愛感恩科技館」,則展示慈濟多年來以環保物料研製成的生活產品,不少更用於賑災上。(圖:慈濟環保願行館)。

延伸閱讀:
香港大圍「慈濟環保共行館」開幕!60年前,它曾是慈航淨院的義學,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環保的無聲說法⋯⋯

註一:〈環保與四大志業〉,慈濟全球資訊網
註二:〈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對氣候影響非常大,要改變世界,就得從改變飲食做起!〉,慈濟環保願行館網站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