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眼裏有佛,心裏有佛」,我們如何對對佛像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

各位法師、居士: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想介紹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佛法修行中特別要注重的「恭敬」。在佛法的修行裏,恭敬三寶是一個重要的法門、重要的德目;在世俗生活裏,恭敬也是一個重要的修養,有時候是一種處世之道,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在世間,過去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表達對「天、地、君、親、師」的敬意,現在我們對他人表達謙虛、恭敬,這都是處世之道。我們還可以用「敬」來把握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關係過於疏遠,固然不好;但關係過於親昵,過於狎近,就不清凈了,容易生煩惱。這時候恭敬就是一個方法,它會帶來一種尺度感。包括夫妻之間,必要、適度的恭敬也很重要。雖然是一家人,但是你要把對方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尊重,尊重對方的隱私,保護對方的各種權益。注意,這其實也是一種敬。

在佛法裏面,皈依了三寶的佛弟子,特別要修行「恭敬三寶」這個法門。我們面對的是住持三寶——佛像,代表佛;經書,代表法;穿袈裟受戒的出家僧團,代表僧。佛教就是要通過「恭敬」的訓練,幫助我們增長「信」這種功德。這個功德在哪裏呀?在我們的心態上。這個心態不能憑空出現,它一定需要對境來訓練,住持三寶就是我們六根的對境。

恭敬也是折服我們內心傲慢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每個眾生內心都有傲慢,要折服傲慢,就要修恭敬。修恭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頂禮。用我們尊貴的頭和面去接對方的腳,在古代印度是一個最高的禮節——頭面接足禮,頂禮。

那麽佛弟子具體應該如何對三寶修恭敬呢?之前我們介紹了在家設置佛堂的種種注意事項,以及在家居士如何處理與出家師父之間的關係,這裏面也包含了以佛像、僧團為對境修恭敬的內容,今天我們再拓展一下。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們經常會遇到買的香或者某個佛具用品,它的包裝上有佛菩薩的圖案;有些廣告上也印有佛像。這不如法。你們諸位如果有做產品的,產品廣告、包裝上不要印佛菩薩像。

還有一種現象,也許是受西方的影響,有些人喜歡把一截佛頭擺在案上,儼然把佛頭當成藝術品。這不是一個好的緣起。佛頭可以代表佛的思想、功德,但是身軀也很重要啊。所以我不主張擺佛頭,當然更不要供佛頭。過去為甚麽有佛頭呢?據說就是有很多中國古老的佛造像,被一些文物販子把佛頭敲下來,賣到國外。當你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藝術上的時候,它就不是我們宗教信仰中的一個神聖的對境。它的神聖性就弱化了,甚至沒有了。

假設我們遇到有佛菩薩像的廣告和包裝被扔到地上,要把它撿起來。所有這些有佛菩薩像的廣告紙、包裝紙等等,特別是破損不能再用的舊的佛像、佛經,你可以把它裝進家裏放佛經的櫃子裏,然後放到高且幹凈的地方。最好不要燒它。按照戒律的要求,最好是找一個清凈沒有人去的地方,把它掩埋或者存儲起來,保存在那裏。大家可能會問,那以後怎麽辦啊?你不用管以後,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是我們現在要用恭敬心處理。

邢台玉泉寺前山坡上有一個很大、很深的洞,我請那裏負責的師父給這個洞取了一個美名——法藏洞。那麽我們把寺院的,還有很多人拿來交給我們客堂處理的破損的佛像、經書等,都儲存在這個洞裏。這樣處理是最合適、最如法的。假如你生活的周遭有一座山,或者有某個地方,很少有人去,那麽你可以在那裏找個洞或挖個洞,然後把這些破損不能再用的佛像、經書和有三寶標誌的廣告、包裝掩埋在那裏。

當我們遇到損壞程度不高的木質或石質的佛像,應該想辦法去修補;遇到本該處於室內的佛像露天,應該想辦法去促成這個佛像能夠有殿堂。1995年,香港旭日集團的楊勳先生到柏林寺來上香,當時我們只能在觀音殿這個位置,給現在客堂那尊漢白玉觀音菩薩像搭了一個臨時、簡易的棚子。楊勳先生看到以後說,哎呀,觀音菩薩怎麽放在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修一個大殿呢?我們師父說,現在還沒有錢。楊先生說,那我來出錢做吧。這就是柏林寺觀音殿的來歷。楊先生的這個發心、這個因緣就非常好。

那麽諸位在家裏設佛堂以後,在佛像前我們可以供香、供水、供花、供水果、供七寶。把鮮花或者食物擺到佛案上之前,不可以自己先聞或先嘗。比如供花,自己先使勁聞一下;供一盒點心,自己先嘗一個,這都不對,為甚麽?因為儘管你說自己嘗了很少,依然相當於拿吃剩的東西去供佛。供僧也不可以這樣,我們要完整地去供養三寶。不要你受用過以後,剩下的再拿去供佛、供僧,不要形成這樣的緣起。

做佛像、佛案上的清潔衛生時,擦佛像、佛案、供具的毛巾必須是新的、專用的。你不要換下來自己擦臉擦腳的毛巾,拿去做這裏的衛生。你說我只是洗臉用過,我的臉很高貴啊,也不行。假如你的佛像沒有龕,重要的節日,你要擦拭一下。擦佛像的毛巾必須專用,不要與擦供器、香案的混用。寺院的香燈師父也要注意這一點,一定要分開,要搞清楚。

在佛像前一定要注意著裝。你就想佛是尊貴的客人,他在那裏,你當著尊貴的客人,不會光膀子,穿褲衩,隨便穿衣服。要注意著裝。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比如說在佛像前抽煙、打麻將,聊一些世間雜七雜八的貪嗔痴的事。這都很不合適,很不恭敬。

之前我講了,在佛像前緣起的力量特別強大,這個強大並不神秘,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裏,信仰位於頂端。打個比方,你在街上碰到一個人,扇他一嘴巴,頂多你們打一架,或者公安局把你抓走拘留幾天,賠對方一百塊錢,然後雙方握手言和,你回家了。假如你碰到一個國王,扇他一嘴巴,結果是甚麽?有可能腦袋就沒了。這時你還抱冤屈嗎,你看我扇那個人只賠了一百塊錢,怎麽扇這個人就要掉腦袋?這個對境是不一樣的。我以此來比喻,在佛像前的一些細節,大家要重視。

還有,當天氣嚴寒,我們在佛像前戴帽子這件事情。我們萬佛樓沒有暖氣,我以前不怕冷的時候,再冷我都是不戴帽子的。但現在不行了,現在怕冷了。我的建議是這樣,如果你特別怕冷,當你面向佛像問訊、磕頭的時候,要把帽子摘下來。當我們東西相向而站念經的時候,如果確實太冷,身體也不好,戴著帽子沒關係。拜懺也是一樣的,這時帽子要摘下來,算是一個禮貌和恭敬。因為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見到尊長、貴客,要脫帽致敬,這是一個文化。也許你們會問了,佛還會在乎這個啊?佛一切不在乎,佛經裏講,在佛那裏,香的旃檀和臭的牛糞平等。但是我們怎麽對待,它自然會有因緣的力量,對我們自身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慎重。

不同地方的文化會有差異。比如南傳佛教的佛堂裏面,絕對不能穿鞋。但是漢地這方面的文化、觀念跟東南亞不一樣,也許其中也受了氣候、氣溫的影響。在漢地的文化裏面,你光著腳見一位尊貴的客人,那叫沒禮貌。在東南亞正好相反,你見到一位受尊敬的人,要把鞋脫了,所以他們在佛殿裏面一定要光腳。

緬甸有一個佛舍利塔——仰光大金塔,上到那個塔上,所有的人全部都要脫鞋光腳。據說塔上只有一個人沒有脫過鞋,就是當年鄧穎超女士去訪問,因為她的身體不好,塔上地面都是石頭,光著腳她肯定是會生大病的。在這樣重大的外事活動中,後來對方專門請示緬甸最高僧王,最後特別允許她穿襪子。這是個例外。他們的規矩是這樣。這些規矩,它是由文化、民族、地域的因緣形成的,我們要尊重。

另外,如果我們在寺院,從佛殿的佛像前經過,比如說我們從這裏橫著穿過萬佛樓去佛學院,最標準的做法是甚麽呢?如果萬佛樓的門開著,你能看到佛像,佛像的目光也能看到你,當你從那裏經過的時候,自己若無其事就走過去了,禮貌嗎?不禮貌。經過那個門口的時候,你應該轉身向上問訊,然後再繼續走,這是最標準的做法。當我們進到一個佛殿、佛堂裏面,我們也要首先向上頂禮三拜、問訊。離開的時候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各種行為中,要體現出「眼裏有佛,心裏有佛」,這就是對佛像修恭敬的一個標準。

(待續)

延伸閱讀:
在家裏有條件設佛堂,應該怎麽做呢?有甚麼是不能擺放的?--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六)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