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楞伽經》與《達磨四行觀》--菩提達摩與牛頭法融的心法(二)

(圖:網上圖片)

上文,佛學大師呂澂先生在《楞伽如來藏章講義》中,指出《楞伽經》所講的「如來藏心」,是「眾生平常之心,非於此外有一特殊心也。」但為何眾人皆有之心,卻不能被覺知?他引經中的一頌: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絶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呂澂先生解釋:平常人觀心,只知表面,「猶海上波濤,但是轉識而已,如來藏心相如在海水深處,須澄靜到底方能領會,常人心思浮動隨波逐流,烏能自知哉?」

因此,達摩除了「捨妄」外,亦要「安心」。在「巨浪」中安定本心,以看清如來藏自性。在禪宗公案中,有慧可向達摩求「安心」一案。慧可求達摩為他「安心」,達摩要他將「心」拿出來。慧可上下求索,但求不得。最後,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景德傳燈錄》卷三)

究竟達摩所言的「安心」是何解?李潤生先生在《禪宗公案》中,指慧可想尋找的「心」,是不安不寧的妄心。而達摩卻令他明白,「心」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尋索。只要透過自省與修行,便能發現本自俱足的「自性本心」。達摩為他所安的,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這宗公案的禪理,與上面引述的《楞伽經》頌文,是有所相應。

牛頭法融的心觀——心境本空

法融大師被稱為「牛頭初祖」,更有「東夏之達摩」之譽。他在貞觀十七年,在今江蘇牛頭山的幽棲寺別立禪室,故被稱為「牛頭法融」。

一般學者指出,法融大師是「四祖道信」發展出來的旁支派系。但是,依印順導師的《中國禪宗史》所考據,法融大師並非道信的弟子。並且,胡適先生在《楞伽宗考》一文中,更指出:

「牛頭山法融一派本出於三論宗,講習的是大品《般若經》和《大集經》,道宣作《法融傳》,凡二千四百三十三字,無一字提到他和楞伽宗有關係。但是牛頭山的後輩居然把法融硬派作菩提達摩的第四代子孫,成了楞伽宗的忠實同志了。」

據《續僧傳》(卷二十)〈法融傳〉中提到,法融大師是在十九歲時,師從「三論之匠」炅法師(或作「明法師」)出家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表示法融大師並非楞伽一脈。

炅法師屬於「三論宗」,亦即是「般若」一脈:

…… →僧朗→僧詮→法朗→炅法師→法融

法融大師被認為是道信的旁支,是來自一個傳聞。此傳聞在《景德傳燈錄》(第四卷)亦有記載:

「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曰出家兒那箇不是道人。祖曰。阿那箇是道人。僧無對。別僧云。此去山中十里許有一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四祖:)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法融)。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

在以上的記載中,提及「四祖道信」把「璨大師頓教法門」,傳予於法融。但在其他經典卻沒有記載。

究竟真相如何,則需要進一步考證。但即使如此,法融大師的心觀,亦非常值得研究。

不論是《景德傳燈錄》或是《續僧傳》,皆記載法融大師從小就「學通經史」(《景德傳燈錄》)、「翰林文典,探索將盡」(《續僧傳》)。而且他在牛頭山的佛窟寺時,把寺內「七藏經畫……內外尋閱。」可見他是一名學識淵博之人。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