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與《達磨四行觀》--菩提達摩與牛頭法融的心法(一)

(圖:網上圖片)

達摩的心觀——自性清淨心

菩提達摩被稱為「東土初祖」,絕對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位極重要的禪師。雖然,據印順導師的《中國禪宗史》所述,達摩初來華時,對中國佛教並無產生即時的影響。但經過他的教導與啟發,漸漸令禪宗一系得以形成及壯大。不但對中國禪宗,甚至對世界佛教來說,都極具貢獻。

達摩來華後,做了兩件相當重要的事,決定了中國佛教的未來:

一,以《楞伽經》(宋譯)印心,並授予慧可;二,以《達磨四行觀》(即「二入四行」)作為修行法門;

《楞伽經》,據印順導師講說的《楞伽經親聞記》中,此經屬於大乘三系中的「法相唯識」,而到了護法時代,它更是「六經十一論」之一,成為唯識宗所依之經典。

此經主要是發揚如來藏思想,指出自性清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等要義。例如在〈第一卷〉裏,已講出「自性」的基本內涵: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人心如明鏡,本來清淨無染。可是,因「心識」中的「生(生起)、住(存在)、滅(消逝)」的流注及相續,而產生了宇宙萬物(現象界)。人心被虛妄現象所閉,令自性不能顯現,自不見心中的真如(真識)。

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就是透過修行,斷絕「生、住、滅」的「因」及「相續」關係,令自性不能再被虛妄現象所遮蔽,讓清淨的心性得以呈現。

以上的論述,亦附合《達磨四行觀》(即「二入四行」)的主旨。所謂「二入」與「四行」,即是義理與修行的要旨。「入」者,為「理入」,即就義理說: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所謂「含生同一真性」,便是指「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即是《楞伽經》的「明鏡」。此心眾人皆有,本來是清明的。可惜被「客塵妄想所覆」即是「種種不實諸虛妄」(《楞伽經》),不能把「真性」(清淨心)顯現,如明鏡般光照萬物。於是,唯一方法便是「捨妄歸真」。透過「四(種修)行」捨去種種虛妄,把清淨心重新顯現。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