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木送》期間,心裏戚戚焉,好幾處忍著熱淚,不乏聯想到自己人生的感觸位,回憶總有喜有悲。這部獨立製作紀錄片《木送》是香港亞洲電影節參展作品,實而不華,紀實同時蘊含著濃厚人情味,導演韓潔瑤演繹明快又細膩,深耕細作五年,刻劃志記的種種歳月轉折,那份堅毅與志記負責人權叔(王鴻權)異曲同工, 讓筆者不禁肅然起敬,讚嘆一個人的力量無窮,默不作聲的生命奉獻。
在現代城市發展的洪流下,開業七十六年的香港「最後的鎅木廠」志記,面對「北部都會區」發展被拆遷的命運。木廠轉型最後能否安穩生存下來?紀錄片《木送》 (Fallen Treasures) 留給觀眾自己找答案。今屆香港亞洲電影節參展電影《木送》幾經艱苦,終於在戲院大銀幕正式公映。同期也有不少財力較厚實的紀錄片上映,本片得以全院滿座,心裏滿是喜悅。
人木共生 探索生命價值
權哥在面對時代變遷,由鎅入口原木材到鎅舊木、冧樹,再轉為兼營開設木工班。「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涼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權叔在木工班教導時引用布袋和尚的《插秧詩》作為使用手鋸的口訣。配合清脆的鋸木聲音,畫面細膩動人。全片穿插了不少權哥的金句,反映他「人木共生」的人生哲理。
他親手打造的「生命之神」,背後有一個傷感的故事。透過木工和教育,權哥獲得情緒的出口,繼續踏實生活。朽木、倒樹,那些老去、失去的生命,透過轉化、雕琢、經營,重獲新生命,展現新價值。隨著歲月流逝,權哥仍然懷抱赤子之心,身體力行深耕細作,不經意展現生命的靭性。
刀仔鋸大樹 善巧面對逆境
木廠被圍封的那天到來,在沒有準備下權哥失去幾項重要的生財工具。後來木廠解封,權哥唯有「刀仔鋸大樹」,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生命遇上甚麼無常、困境,善巧處理便見青天。
獨立導演韓潔瑤同樣是「刀仔鋸大樹」,聯同資深新聞攝影師傅俊偉,在沒有任何團體和資金支持下,憑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完成這次艱巨的製作;特別是韓導演,一手包辦剪接、寫字幕、上字幕等等多項繁瑣的後期製作工序。就連電影社交平台、電影宣傳、映後談講座用的海報和用品,都親手包辦。聽她的映後分享,感受到過程中那份熱血、勤奮與堅毅。在緣份的驅使下,一步一腳印去紀錄漸漸失去的這塊瑰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當失去才珍惜,當失去才記錄,還是珍惜以免失去,記錄以免忘記?生命裏的緣起緣滅,孕育著無數的未知,有待我們發掘。只要心存一點光,雖然微小仍發光發亮。
關於導演:
導演韓潔瑤是文字工作者、影像製作人,曾任職傳媒多年,擅人物訪問和專題報導,紀錄香港尋常巷陌的厚重。她首部紀錄片《冬菇浮亭》入圍「香港國際紀錄片節2020」;最新紀錄片《木送》曾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放映。
延伸閱讀:
轉化的力量——明海法師談「禪心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