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成輝──皇冠上的一縷檀香(下)

(續上期)

慈悲和智慧一體

聖嚴法師是麥先生的師父。

法師曾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麥先生認為,處事方式有沒有顯現出你是一位佛教徒,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苦惱會波及身邊的人,令他們也生起煩惱;如果時常心存對抗,自然到處都是敵人。「應該要多作鼓勵,盡量傳播正能量。學佛前我內心充滿怨毒,現在當然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然而那時侯會心生怨懟,埋怨世事為何這樣,怪責人家自私、愚蠢。」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學佛後他懂得將不愉快的事情化解開去,會體諒他人,心境也漸漸更快樂,連周圍的親友明確感受到我為他們帶來的喜悅。至於智慧方面,「因為自身有所增長,也希望別人能夠得益。」

自強的必經階段

訪談在八月進行,當時廣大市民已就普選、「佔中」等議題熱烈討論,城市的溫度一下子飆升,沸沸揚揚,事情蓄勢待發;我問道,「社會紛亂不休,大家相互爭吵,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局面呢?」這刻看起來,麥先生的回答頗值得細味。

「其實很簡單,佛家義理的基礎是因果對吧? 由此可見,局勢是由過往眾多因緣和合面結成的果,一旦弄清楚箇中道理便不會對此感到不安和驚訝。當然,這只是從內在法則出發去探討,那麼外在又該怎樣呢? 我們正處於一個時代的轉折點,整個社會結構在重組著,過程中必然引起混亂。如果我們冷靜看待,以一顆不躁重的心觀察,會發現這未必是件壞事。當大眾意見仍未達到一致的狀態時,往往要面對一個巨大的衝擊,無論這個衝擊是否一個教訓,但只有這樣,事情才會向前走。」

麥先生又以中國作例子──國家積弱了百多年,這幾年稍為發展便惹來周邊國家的猜疑、不滿,甚至美國也牽頭圍堵它,「可這是中國必須經歷的考驗,因著眾緣和合,你走上了成為大國的路,你便要接受伴隨而來的挑戰。換而言之,香港要轉型成功,邁向新階段,也是要這樣。」

「你說要面對衝擊,然後才向前走,那其實是否也應該包括反省呢? 如果我們不反省的話……」

麥先生打斷我說道:

「意志和反省是連在一起的,要有向前走、面對考驗的意志才會懂得反省。在香港擁有強大意志之前,空喊反省只會製造出另一種反對聲音,對誰也沒益處。現在這個階段首要是重拾令本地繁榮昌盛的意志。」

讓香港多一點文化

文化是將人類的活動和歷史串連為思維的結晶,這是麥先生二十多年來從事出版界所得的結論。他深信,香港並非沒有文化,只是我們缺乏將生活帶進文化的思考中。我承認,西方學者會轉化日常事物為文化討論的對象,找出潛藏在背後的道理,而我們確實較少這樣處理。

「的確有一部分有心人會做類似的事情,但終歸是少數。下一代的香港年輕人,不知將來有多少會投身文化事業。」 我感慨說著。

「香港表面上繁華美麗,實質是個充滿恐懼的地方。學生求學求分數,其實也是出於恐懼,怕將來沒有前途,怕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我們可以多推廣正能量,讓大家了解到哪有這麼輕易便『玩完』,給他們廣闊、有深度的看法,根治大部分人狹窄的見解,長遠而言對社會發展是有利的。」

麥先生對香港文化發展感到樂觀,我們都是佛弟子,深明緣生緣滅的真諦,也不會過分執著成與敗。路還是要走下去的,而且絕不易走,但正如他所言,意志就是力量,即使處身困局,也定必有脫走的一天。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