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香港紅事音樂

近日在網上看了一部老粵語片,名為《阿超結婚》,由謝賢、南紅主演。影片內容在此不贅,引起筆者興趣的是片頭一段婚嫁場景。整個出嫁隊伍中,打頭陣的是中式吹打樂手,演奏樂器包括啲咑(即嗩吶)、鑼、鼓;緊隨其後的是由十多人組成的西式銀樂隊,樂手均穿著筆挺的白色禮服,銀樂隊的後方便是載著新娘的大紅花轎。今天普羅大眾或許很難想像如此鼎盛的出嫁陣容,但戲中的婚嫁場景的確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的真實寫照。

婚姻在中國一直被視為人生大事,農村少女婚後須生兒育女、打理家中大小事務,也要跟從夫家規矩,倘若遇著兇惡刻薄的家翁家姑,更是苦不堪言。若依「現代人」對婚姻的概念,兩口子若有什麼不合,大可離婚,一乾二淨;離婚在「舊社會」卻是近乎不可觸碰的話題,即使女子想返回娘家探望或訴苦也不是容易的事。所謂「嫁雞隨雞」,婚姻對當時的女性來説等如一生的全部。故此,她們都希望人生唯一一次婚宴辦得風風光光。

時移世易,現在大家對婚姻的理解與過往已經不同,婚宴的形式亦不拘一格,包羅萬有:有些新人於婚宴中加入不同的元素,如才藝表演、話劇等;有些則以banquet 形式取代傳統婚宴;更有些索性不設宴,只到婚姻註冊處簽字了事。近年亦逐漸興起「旅行結婚」,即在外國註冊結婚。在音樂方面的變化則更為明顯,由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live band、孟德爾頌(Mendelssohn) 的婚禮進行曲(Wedding March)到琳瑯滿目的流行曲,均顯示港人於全球化下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接受。

另一方面,婚宴中的傳統中國元素卻逐漸消逝。以中樂為例,過往的中式吹打樂伴隨大紅花轎遊街行為,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被香港政府以阻礙交通為由禁止;婚宴中,乳豬拼盤進場時所播放或演奏的傳統廣東牌子《一錠金》亦鮮聞於市。若站在音樂的角度來看,單從婚宴選用的音樂已不能分辨主人家是華人還是洋人。港式婚宴去中國化已是十分明顯,而傳統的紅事音樂,亦只能在戲曲或YouTube上才能回味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