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風輕雲淡,為當下留白──慈山千人茶襌後記

慈山寺早前舉辦千人茶襌活動,目的是讓參加者透過品茗,從不同方面去感受當下,調伏身心,培養對身心的覺察力。
慈山寺早前舉辦千人茶襌活動,目的是讓參加者透過品茗,從不同方面去感受當下,調伏身心,培養對身心的覺察力。

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喝茶,但卻不太了解茶的真味。生活在節奏急速的都市中,每天營營役役,品茗多數只在喧鬧的茶樓中進行,過程夾雜瑣碎言談,以致當喝一杯茶,茶的味道卻早被遺忘。其實品茶這個生活細節,也蘊含著不同的襌意,唐朝襌宗從諗禪師常以「喫茶去」三個字提醒大家,要在日常的生活細節當中,直接體驗禪味,專注去喝一杯茶,從茶色、茶香以至喝茶的環境去觀察當下,就能讓心平伏,讓身心壓力得以釋放,是實在的襌修訓練。

慈山寺早前舉辦千人茶襌活動,目的也是希望讓透過品茗,讓參加者從不同方面去感受當下,一同體會茶禪的韻味。茶會先由慈山寺住持洞鈜法師作出簡單開示,他表示希望參加者們透過茶會,把襌修的精髓放在生活的細節中,培養對身心的覺察力,體悟心的起伏,藉此調伏身心。在洞鈜法師開示之後,參加者由常霖法師帶領下,在慈山寺清幽環境下,參加者一同坐襌,專注呼吸,安頓身心,享受和煦的的陽光、靜聽寺裏蟲鳴鳥叫,回歸寧靜的心境

參加者雙手捧著茶碗,茶人慢慢地注入熱水。他們靜心看著碗中的茶葉,茶色由淺轉深,縷縷白煙慢慢升起,聞著茶香,低頭喝茶,安定自在。
參加者雙手捧著茶碗,茶人慢慢地注入熱水。他們靜心看著碗中的茶葉,茶色由淺轉深,縷縷白煙慢慢升起,聞著茶香,低頭喝茶,安定自在。

智慧的產生,從專注開始

茶和襌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茶道講求專注,而襌修則是覺察能力的心靈訓練,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一杯茶,體悟宇宙萬物的因緣和合。負責主持的常霖法師在開示中提到,如果你細心觀察,一杯茶其實早已包含整個宇宙的因緣,我們運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飲這杯茶,其實也在觀察整個宇宙。

「看一杯茶(我們)就能看到一個世界,一碗茶是由眾願成就。在一碗茶入面,我們會感受到陽光、雲雨、昆蟲和動物的互動,以至整個宇宙。能夠輕鬆地喝一碗茶,其實需要很多因緣。我們能夠來到(這裡)茶襌,應該感恩,感恩一些成就這因緣的人,也要感恩自己,如你不走出來,就無可能成功。」

常霖法師在活動中介紹了幾種襌修的方法,包括坐襌、行襌和立襌,他更糾正一般人對襌修的誤解:「很多人明白襌修不應有雜念,於是打坐遇見雜念,嘗試叫停內心不要胡思亂想,但當你強調不要有雜念,這本身也就是一個雜念,所以襌修者只要專注呼吸,保持覺察便可以了。」襌修從來都需要持久訓練,很多人學過不同襌學理論,但卻沒有在生活中實踐,這是難以培訓生活中的覺察能力;法師希望這個活動為參加者帶來轉變,每當行出一步,就接近成功多一步,學會覺察內在的聲音。

襌修環節過後,參加者由四位法師帶領慢慢步行至觀音像前取茶碗, 在觀音菩薩慈眉善目的垂視下,聽著鼓聲,安靜地列隊進入茶襌區,然後坐在一列列坐墊上,安頓自己。良久,常霖法師敲磬,示意茶會開始;參加者雙手捧著茶碗,茶人慢慢地注入熱水。他們靜心看著碗中的茶葉,茶色由淺轉深,縷縷白煙慢慢升起,聞著茶香,低頭喝茶,安定自在。

常霖法師說,如果細心觀察,一杯茶其實早已包含整個宇宙的因緣,我們運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飲這杯茶,其實也在觀察整個宇宙。
常霖法師說,如果細心觀察,一杯茶其實早已包含整個宇宙的因緣,我們運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飲這杯茶,其實也在觀察整個宇宙。

對於品茶,常霖法師說要從身口意多方面去體會當下,由舌頭慢慢感受茶的各種味道,用耳朵感受四周的聲音,透過雙手感受茶杯的温度,最後慢慢感受身體在喝茶後的暖和,保持覺察,不要帶有分別心,也不刻意去思考。他在開示中提到: 「就以聲音為例,很多時我們會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想法,但聲音都具生滅,其實沒有悅耳和不悅耳之分,每一種聲音都是自然現象,它不是因為『我』這概念而出現,而是因為我們的心才有所分別。今日我們嘗試放下分辨的心,用心去觀而不是用腦,太多思考就是煩惱的來源。」

根據禪宗學說,每個人的的生命原本都是具足的,都是可以展現出來的,只是一般人欠缺這樣的訓練和用功。當心持續安定下來,便能夠看得更清、想得更遠,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的覺察力出現,你便會知道人生的方向、自己需要甚麼;心也能因此平復,智慧也會有所增長。其實無論是咖啡襌、茶襌或是其他活動,都是藉著專注去做一些令你感興趣的事,從而體驗襌的精神。」常霖法師補充說。

當下的心情,為生活留白

茶會由台灣茶人「無事三姐妹」負責策劃,三姐妹——曉慧、曉貞、曉柔深入研究茶道,過去亦曾在香港舉行多場的茶襌活動,而這次的千人茶襌是她們的首次大型戶外茶會。有別於一般香港人品茗的方式,「無事三姐妹」希望為繁忙的香港人帶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姐姐曉慧認為,慈山寺有優美、令人安住的環境,茶襌在戶外舉行,光是走路已令她有一種很安定的感受。「在這裏條件具足,從聲音開始體會,慢慢的靜下來。所以本來一般茶會,茶杯是放在桌上,但今次我希望大家感受一下環境,可以先走到菩薩像前面拿取茶碗,再回到座位,收拾好心情,準備參加這次茶會。」亦因為在戶外舉行,在執行上面對不同的挑戰,比如說是用來泡茶的水,從煮水到送水的過程,水溫一直下降,茶葉不會在水中翻轉,故此她挑選了容易泡開的茶,而不是需要高溫沖泡的烏龍茶,這些微細的差異往往影響茶的味道,三姐妹都細心照料得到,可見對茶道的熱愛。

「無事三姐妹」一直視茶道為通往心靈的道路,透過品嚐一杯茶,就能感受自己的心理狀態。曉慧解釋說:「品茶是一條道路,一個用來修心的媒介,令我更認識自己原來面貌。如果你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會發現每天的感覺也不同。茶葉也是如此,只是身心狀態不一樣,沖泡出來的味道也有所分別。」

品茶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當下的心情,三妺曉柔對此也有所體會。「在我剛學茶的時候,我覺得每次泡茶都是又香又甜,很好喝,但當我剛成立工作室,生活很忙,我發現我泡的茶又苦又澀。茶道老師就說,因為你那時正感到工作苦悶吧,心情直接呈現在『茶湯』上面,所泡出來的茶湯,我每一次都覺得難喝。」是一次心靈對話,也是尋找道的過程。

「無事三姐妹」一直視茶道為通往心靈的道路,透過品嚐一杯茶,就能感受自己的心理狀態。
「無事三姐妹」一直視茶道為通往心靈的道路,透過品嚐一杯茶,就能感受自己的心理狀態。

三姐妹都喜歡旅行,而茶道卻為她們帶來難能可貴的友誼。每次到訪世界各地,總能以茶會友,令她們得著更多。二妹曉貞微笑著說:「茶就是我的老師,在過去我都會帶著茶去旅行,每次都是以茶會友,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我是用分享的心情和其他人互動,因為沒有想過有甚麼目的,只是帶著茶去旅行,學會很多東西,每一個過程都是未來的資糧。」佛法中講求因緣和合,成就一件事、一個茶會、一次面談也是由千萬個因緣而成,凡事隨緣,樂於分享,三姐妹開朗達觀的性格,令到面談過程充滿喜悅,我彷彿能從她們的言談中體會到一種快樂心靈之道。

「茶道不只是桌面上的事,打從腦海浮現要參加茶會這個念頭,茶會便已經開始。佛法說念頭一開始了,因緣就啟動了,每一個念頭都會影響未來發生的事情,而只有眾緣和合,才能成就一件事。我們現在種了甚麼因,未來才會發生甚麼樣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從不同的地方來喝茶,那是不同因緣的匯聚。一開始,便不斷流動,就像我們的生命,直至茶會結束,人群一排排的離開,場地又回復到本來的靜寂,因緣才結束。」談到茶會的緣起緣滅,曉慧作了一個總結。

茶會來到尾聲,在夕陽的餘暉下,一眾參加者慢慢地放下茶碗,緩緩地步出茶襌區。當下,風輕雲淡,冬日的陽光令人安住,身心得到片刻的寧靜。由一杯茶遇見清淨的自己,體會感官和心的互動變化。像是為繁忙的生活留一段皚白,茶會算是完結,但也暗示著另一個茶會的開始。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