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提到,那谷寺的本殿大悲閣參拜殿內安置著一座十一面千手觀音菩薩本尊。筆者孤陋寡聞,「十一面觀音」聽說過了,「千手觀音」也聽說過了,他們都是「六觀音」的其中一個化身,但是「十一面千手觀音」又是甚麼?
先弄清楚「六觀音」的概念。「六觀音」是觀世音菩薩為拯救六道有情,所示現的六種化身。漢傳佛教天台宗認為,「六觀音」指「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和「大梵深遠觀音」。根據天台宗三大部之一《摩訶止觀》所記,「大悲觀音」破地獄道、「大慈觀音」破餓鬼道、「獅子無畏觀音」破畜生道、「大光普照觀音」破阿修羅道、「天人丈夫觀音」破人道,而「大梵深遠觀音」則破天道。
而在日本佛教流派真言宗裏,「六觀音」所指的卻是「聖觀音」、「千手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准提觀音」和「如意輪觀音」。其實,名目不同,意思卻是一樣,兩者之間只是同體異名而已,「聖觀音」即「大悲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即「大慈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即「獅子無畏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即「大光普照觀音」,救拔阿修羅道;「准提觀音」即「天人丈夫觀音」,救拔人道;而「如意輪觀音」即「大梵深遠觀音」,救拔天道。
由此可見,「千手觀音」(大悲觀音)和「十一面觀音」(大光普照觀音)是兩種不同的現身,那谷寺這座觀音造像卻把兩者合二為一,所為何事?
我們又先分別看看「千手觀音」和「十一面觀音」,把一些概念再弄清楚。
「千手觀音」,又名「千手千眼觀音」,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千隻手,每個掌心中有一隻眼,「千」為無量和圓滿之義,以「千手」表示遍護眾生,代表大慈悲的無量廣大,以「千眼」表示遍觀世間,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一般來說,千手觀音的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千手皆現,千手的排列猶如孔雀開屏般在觀音身後展現;另一種是以二十手、二十六手、四十手、四十二手等代表千手,譬如四十二手的,除了菩薩胸前合十的雙手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每手代表二十五手,二十乘二十五,便得一千,每隻手上各有眼睛,各執不同法器,例如刀、槍、劍、弓、箭、淨瓶、拂塵、如意珠、金剛杆等。在漢傳佛教中,「千手觀音」的來歷與至善至孝的妙善公主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妙莊王治病的民間傳說很有關係。
而「十一面觀音」,顧名思義,就是有十一張面孔。十一面的佈置通常是:左邊三面為忿怒面(嗔相),化惡有情,當前三面為菩薩面(慈相),化善有情,右邊三面為狗牙上出面(降魔相),化導出世淨業,當後一面(第十面)為暴笑相,頂上一面(第十一面)為佛面(如來相)。十一面之寓意,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示「十一地佛果」。「因位十地」象徵菩薩道行者所要經歷的十個修行階段,「十一地佛果」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修行上的最高覺悟,證得者功德圓滿,等同於成佛。一般來說,「十一面觀音」身側有兩臂、四臂、六臂、八臂甚至多臂造型。
據說密教中的觀音菩薩像是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十一面觀音經》、《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等密教經典作為基礎,因此把「千手觀音」和「十一面觀音」兩者合為「十一面千手觀音」,乃是密教觀音之像。難怪這種十一面配千手的觀音造像在漢傳佛教的畫像中並不多見,但在唐卡畫像裏 卻是十分普遍。那谷寺屬於真言宗門,那是密教的一門教派,因此,「十一面千手觀音」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他們崇拜的聖像。
在藏傳佛教的文化中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在無量劫之前,觀世音已經是一位發心度盡眾生苦難的菩薩。可是救度眾生之苦,過程十分漫長。經過相當久遠無盡的一段時間後,觀世音在他的普陀洛伽淨土上觀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發現未脫離輪迴的生命仍然無窮無盡,感概無比,於是再次發心,欲除眾生之無名、執迷,使眾生免墜三途之苦,許下誓言:
「我當度盡一切眾生,若我退心,當我身裂為千片!」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又隔了相當久遠無盡的一段時間了,觀世音再觀六道苦海,發現眾生執迷如故,沉溺苦海不能自拔,其造業之速,救不勝救,其數之多,並未因自己的度化而有所減少。如是者,觀世音又再精進地繼續為無名眾生度苦,經歷了數不盡次數的反復度苦,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絕望之餘,觀世音發心度盡眾生痛苦的決心,在那一刹那間動搖了。
「若我退心,當我身裂為千片!」
因為曾發此大誓願,所以在信念動搖的那一刻,觀世音的頭顱隨即碎成十塊,身體裂為千片!
彼時,阿彌陀佛出現了,並以神通之力把觀音裂為千片之身化成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又將碎為十片的頭顱化為十面一體,既有慈相,亦有嗔容,而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以作引導與加持。觀世音化成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自此,當有了多面千手,觀世音就得到了大力大智,擁有能夠救度眾生的無邊法力了。
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