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封」曇鸞和道綽兩位大師,恢復中國淨土宗的本來面貌

上文談到淨土宗祖統的特色,提及「蓮宗十三祖」──始祖慧遠,二祖善導,三祖承遠,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延壽,七祖省常,八祖蓮池,九祖澫益 (智旭),十祖省庵(實賢),十一祖 行策(截流),十二祖夢東(徹悟),十三祖 印光,卻少了早期兩位「重磅級」淨土宗的祖師竟未入「典堂」──北魏的曇鸞大師(476年 – 542年)、隋朝的道綽大師(562年 – 645年)。


兩位「重磅級」淨土宗的祖師竟未入「典堂」,實在令人遺憾!

但從宗學來說,淨土宗確有人、法相承的祖統,具足法脈、教判和祖師的傳承要素,所以在祖統上,總不能把有法相承的關係和沒有法相承的關係混作一談,或等量齊觀,應有宗的「尊」、「崇」和「主」的本色,突顯傳承之特色。何況「蓮宗十三祖」系譜,少了兩位有法相承的「重磅級」祖師 – 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

有「神鸞」之稱的曇鸞大師,是中國首位正式受印度祖師菩提流支傳承,依法脈判教,在《往生論註》釋淨土法門為「他力教」的祖師。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以「緣起」和「實相」兩大佛教思想,對比「娑婆」和「極樂」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巨細無遺。

曇鸞大師也是第一位提出淨土三經是以「名號」為經體,說明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法界身,極樂世界是真實功德相,與大乘經典以「法界」、「實相」為體無異,確立淨土法門在大乘佛教的地位,並突顯其獨尊性、統攝性等,為淨土法門未來立宗奠定了基石,為淨土宗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豎立第一支主柱,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更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

試問這樣的一位有如斯貢獻的淨土宗祖師,怎能將他豁出祖師名單之外呢?至於道綽大師亦是非凡之輩,他與曇鸞大師沒有師徒關係,是在時空上沒有交叉點的兩位人物。當道綽大師讀了《往生論註》後,改信淨土,全情投入弘揚淨土法門,特別是「佈教」工作,將佛法從寺院帶到民間去,推動信眾行住坐臥持念珠念佛。

道綽大師在玄中寺住持約三十餘年,專弘淨土,勸化淨業,影響深遠,名聲很大,尤其是在北方吸引了眾多的信眾。大師所著述的《安樂集》,詳述了淨土法門的教義和教理,也是淨土法門的一部重要經典。大師在《安樂集》依法脈判教,釋淨土一法為「淨土門」,餘門為「聖道門」。

試問這樣的一位有如斯影響力的淨土宗祖師,怎能將他豁出祖師名單之外呢?上述兩位在淨土法門發展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具有影響力的「典堂級」大師,卻在淨土宗祖師名單中沒有份兒,實在令人遺憾。


為甚麼宗曉大師《樂邦文類》不加上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

為甚麼淨土宗祖統內,沒有兩位有法相承的祖師── 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呢?那倒不如問:為甚麼宗曉大師《樂邦文類》不加上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祖典失傳、佛法傳播、政治、經濟、文 化和交通等條件限制,恐怕不易深入考究。反正我曾看過幾個版本的淨土宗祖統,不同人在南、北兩方、於不同時期所立的列祖不一,其立祖原則亦有異。

只知南宋的宗曉和志磐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可能掌握的資訊顯然不足,亦可能忽視了隋唐時期淨土法門在北方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淨土宗祖典失傳,宋明時期的大師都未曾讀過曇鸞、道綽及善導等著作,難免在淨土宗祖統方面做得不夠全面、頗有偏差和失誤,亦不用取咎。


專依善導,恢復中國淨土宗的本來面貌

反而,如今淨土宗祖典重現,世人對中國淨土宗的成立和發展,應有較全面的認識。為了感恩早期兩位淨土宗祖師的施為,建議正式「追封」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納入淨土宗祖統之列,對弘揚純粹淨土法門的發展,有正面影響和具現實意義。

此外,淨土行者更應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專依法脈、專依傳承,專依善導,人法相承,弘揚純粹的淨土思想。特別我們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電子年代,人人都可以在網上教你怎樣學佛、念佛,但我們有沒有足夠智慧去判別是與非、真與偽呢?在這個大環境下,學佛人、念佛人至緊要恪守傳承,唯信佛語,唯依佛教,唯順佛願,至為穩妥,得大安心,得大滿足。

當今慧淨上人、淨宗法師等已經有系統地組織善導大師的著作,以現代語言、種種譬喻,深入淺出地演釋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精髓,出版了大量叢書、月刊,更透過電子媒體、社交平台,旗幟鮮明地弘揚純粹的淨土思想,逐步打破淨土宗是「共宗」、「寓宗」等「畸型」觀念,務必能恢復中國淨土宗的本來面貌,讓一切有緣念佛往生人可乘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同生極樂。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