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動物談情?

上次提到,我們之所以能夠接受「食肉」,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在現代社會對食物製作的集體分工與機械自動化的處理下,我們大多無法接觸到整個的食物製作過程。我們大多無法親身體會動物由生到死的過程,當一塊雞肉送到我們面前,它只是一件任由我們擺佈的物件。換言之,是一種物化思維,讓我們能夠跟萬物和大自然割斷有機的連繫。

但我們跟跟萬物和大自然的關係,真的只有佔有、略奪與剝削嗎?記得從聽過一件真人真事。話說有A君趁着假期,跟朋友一起到郊外某農莊,體會農耕的生活與大自然的氣息。該農莊除了耕種外,也有從事畜牧,養養豬。A君可能因為久居城市,一碰上綠油油的田野,可謂樂透了。當他手裡捧着一隻胖嘟嘟的可愛小豬,就更是心裡滿是欣喜,跟小姪兒玩作一團所差無幾。時間過很快,將近中午的時候,A君也開始作响了,而A君的朋友早已為大家安排了一頓特別的午餐,讓大家盡興。

嗅着自農莊的厨房傳出的食物香氣,A君可以想像那些大概是剛剛採摘下來的高麗菜的色澤,而肚子也不由得更响。然而當農莊主子為第一道菜揭盅時,A君卻呆了。因為眼前這一道異香撲鼻的菜,正是剛剛跟他有肌膚之親的可愛小豬。A君不是素食者,但他實在無法吃下這一道菜。因為他無法吃下眼前這頭跟他有過感情的動物。換言之,A君突然自人類慣常的物化思維抽離了出來,把死物還原為跟萬物和大自然有所連繫的其中一份子。當然,A君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或許,你會說,這例子太極端了,在現實裡不會出現。但問題是:你會吃你家中的小狗旺財或小貓咪咪嗎?不會,為什麼呢?因為狗肉貓肉不好吃?因為狗的功能是看門口,貓的功能是捉老鼠?還是因為牠們跟你有感情上的連繫?事實上,若果人跟動物沒有感情上的連繫,或人對動物沒有感情上的需要,我們實在無法解釋為什麼那些「義犬報恩」或「金毛尋回犬」式的動物片為什麼如此常長,而有些人會因為愛犬死去,而久久不能平伏。

據說,有部份日本人在進食鰻魚之前,由於信神道教,仍然會先為眼前的鰻魚誦經超渡。或許,大部份人對於肉類有着生理與社會上的需要,要一刀切的戒掉,也實在太難為了。但我們在進食生物,以飽養色身之前,是否也要問一問自己:吃,到底是為了飽養色身,還是貪婪?而我們對飽養我們的萬物,又是否心存敬畏?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