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觀感四則(下)

圖:Pixabay
圖:Pixabay

(續上期)

念佛法門.止惡引善

講到佛教念佛法門,教授又舉一念佛老太婆為例,說她一邊罵人,一邊念佛,念到死也是無用。這話不錯,念佛者不應該罵人。可是古今念佛的人,臨命終時,自知時至,神通妙用,隨心所欲,坐化立亡的人,不可勝數,這位教授一筆抹煞,卻特別提出一般愚夫愚婦之所為,如果引用隱惡揚善的成語,那就不相符了。

念佛之人不可罵人,是有理的,而罵人的人不可念佛,就無道理,若不念佛,可能完全罵人。佛法深旨,姑且不論,從世間的利害看,一位愚癡的老太婆,於罵人中,能知念佛,此人也不易得,念佛之心日熏久了,可以轉惡為善,變為祇念佛不罵人,逐漸能夠萬緣放下,淨念相繼,無掛無礙,逍遙自在。

念佛更能延年益壽,因為一個老人,多是耳聾眼花,行步龍鍾,工作無力,靜止苦悶,如果不信念佛,必玩麻雀、看電影、跳舞、賭馬等等,以為消遣,因為這些對老人有害無益,消耗精神,浪費金錢。而念佛者,縱然不能瞭解佛教宗旨為何物,祇以世諦而言,也有莫大的裨益。

筆者以為各位教授,應該輔佐洗公宣揚佛教才是,縱然作不到,也不要胡亂評論佛教修持法門,因為門外人,議論門內事,可能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名史學家陳寅恪教授說,他有三件事不敢評論:一、殷商前史,史料不全,無法稽考,其時代之真相,極難推知。二、近代史千頭萬緒,棼如亂絲,不易明瞭其關鍵。三、佛學浩若煙海,廣大無邊,非經苦心孤詣的研究一番,必流於穿鑿附會之徒。

燒香禮佛.心生善念

現在讓我來簡單介紹燒香與拜佛的一些大義。香的原料本是木粉,因有一些香氣,人們就用來敬佛。以前在印度,佛陀說法時,多用香料燃點,驅走蚊蟲,以助清潔壇場。而我佛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有能受所受之執,我們凡夫一縷草木香氣與佛何益,買香敬佛,不是多此一舉?須知,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總不能脫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之理,吾人藉此一枝香花敬佛,不過是為引發吾人心中本具之善而已。禮佛亦然,佛像原是泥塑木雕,我人禮佛,不是等於拜泥土木料?

一般人中十有九可能不達此理。須知,心境非一非二,法隨心變,心隨境遷,二者互為因果,不相逾越。離善惡心,無善惡境;無善惡境,亦無善惡心。例如將泥與木雕塑成狗與貓,人見可生玩賞之意念;再造成美貌女郎,人見可能起喜悅之意念;造成牛頭馬面,小鬼判官,十殿閻王,人見可生畏懼之意念;造成巍巍堂堂慈祥莊嚴的佛菩薩像,人見可能生起善念。泥木雖同,因雕塑有異,故善惡之心,也隨之生起。

如果說一般愚夫愚婦,看到泥塑木雕如有神在,而知識分子看到還是泥木,所以無所謂有善惡之心在此生起,此言殊不盡然。春花齊放與秋葉凋謝,兩樣景色現在目前,能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云︰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古人睹物悲歡,不離環境,今人又豈能例外?由此便知,善惡之心,必從善惡之境而生。離善惡境,善惡之心,畢竟無從生起。所以吾人將泥木塑雕成善境,無非使人藉此生起善心,有善心必有善報。唯有吾人一念心性,才是善惡的泉源,苦樂的根本。此心用得正,一切事皆變成善;用得不正,一切事皆變成惡。心外之物,本無善惡,因心轉物,變成善惡,《楞嚴經》卷五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即是這個道理。

不明白佛教的人,以為荀子之理,全與佛說相左,其實不然。如其〈天論〉云︰「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此一段文,豈不近乎佛家所謂「自作其業,自受其報」之理。又云︰「勉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祅,禮義不脩,內外無別,男女淫亂,則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可怪也,而亦可畏也。」此一段文,亦與佛說大致相同,

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總之,心善之人,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心惡之人,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矣。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