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街貓》的城巿生活

《街貓》作者原為新聞攝影記者,於工作空檔中開始培養拍攝貓貓的興趣,書中的貓神情自然流露,可見葉用了很多心機和貓培養感情。
《街貓》作者原為新聞攝影記者,於工作空檔中開始培養拍攝貓貓的興趣,書中的貓神情自然流露,可見葉用了很多心機和貓培養感情。
貓隻的生活和人類息息相關,城巿拆遷,在附近出沒的街貓也要重新適應。
貓隻的生活和人類息息相關,城巿拆遷,在附近出沒的街貓也要重新適應。

曾任報館攝影記者的葉漢華,在出席《街貓》新書分享會時,回憶起過萬張街貓照的拍攝緣起。當時他趁工作間的空檔,被可愛的貓兒吸引,但在觀察貓的動態和神情後,悄悄著了迷:「其實貓和人很相像,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動作都是有依據的。」從此他開始走入大街小巷拍攝,透過加入環境因素的構圖,娓娓道來一段段關於街貓的軼事。


介入鏡頭的背後

葉既是專業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同時也有一顆愛貓的心。他其中一張作品呈現了一隻因被幾條狗圍攻而爬到樹上去的街貓,身陷險境。被問到他會否介入鏡頭下的拍攝對象時,他以照片舉例,指當時立即朝橋底大喝,狗群見狀散去,那貓還是在樹上待了很久才敢下來。他形容貓狗之間的關係可以像手足,也會像敵人﹕「有次聽到貓的慘叫和狗吠聲,我立即跑下樓,但太遲了,那貓已經救不回。」


以絕育放回計劃護生

家中飼養了三頭貓的葉漢華是愛貓人,同時他也是愛護動物協會的義工,協助「捕捉、絕育、放回」的行動。他就是要和街貓混熟,然後把牠們帶到協會做絕育手術,完成後便把牠們領回原居地。被問到把貓貓抓後再放回,會否不再相信他,葉漢華坦言﹕「只要是對牠好,我不會介意。」但言語之間他也表示,有些貓貓被他抓去絕育後,到了下次生病時已不願意被他抓去看醫生,對他有了一點防備。

為什麼要把街貓絕育?原來若巿民投訴,漁護署會把捕獲動物送到動物管制中心。根據統計數字,該中心裡的八成貓狗會給人道毁滅,光是去年就有三千多隻貓因此失去生命。葉表示,「捕捉、絕育、放回」計劃成效顯著。大廈管理員因住客投訴,而致電漁護署處理。當他們發現該區執行了絕育回放計劃後,新生的貓寶寶數量明顯下降,於是便稍作忍耐,這也挽回了不少生命。葉也感嘆,街貓在惡劣環境很難生存,以深水埗區為例,一窩新生貓兒,平均只有一至兩隻能存活。

分享會中有不少愛動物的人士,看到幻燈片中的貓身陷險境或被殺時,在場響起了不少驚呼或嘆息聲音;照片中貓貓逗笑的表情也引得笑聲連連。照片中貓貓的表情均自然流露,不少貓迷驚訝於葉的攝影技巧。葉則謙虛的回應,拍照的關鍵是耐性,如他每次拍攝街貓,會花很多時間和貓隻交流,他提到自己的心得﹕「不要一下子走得太近貓,因這會引起牠的防衞,要用點時間讓牠習慣你的存在。」

《街貓》作者同時為愛護動物協會「捕捉、絕育、放回」計劃的義工,幫忙誘捕貓隻接受絕育手術後放回,減少新生貓的數量,以減少被漁護署捕獲作人道毁滅的機會。
《街貓》作者同時為愛護動物協會「捕捉、絕育、放回」計劃的義工,幫忙誘捕貓隻接受絕育手術後放回,減少新生貓的數量,以減少被漁護署捕獲作人道毁滅的機會。

街貓融入城巿發展

「街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貓的彈跳力和平衡力好,體積細小,這些特質讓牠更容易融入城巿的生活。」他以巿區重建和清拆為例,指出街貓和城巿演進有相互關係。 葉漢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造訪的一條新界村落中,察覺因天氣轉冷,貓都不見了,臨走時他在一架車窗被敲爛的廢棄車上發現貓貓全都躲進去取暖,他認為這反映貓的特質﹕「貓即使待在不好的環境中,也會挑最好的給自己。在寒冷天氣下,窩在廢車的沙發中,睡上一覺,就已經很滿足。」

書名︰街貓

攝影/文字︰葉漢華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