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薦亡與度生

在緬甸中部,曼德勒城(Mandalay)邊上的阿馬拉布拉市鎮(Amarapura),有一座能容納幾百位出家人的大寺院,寺院座落在陶德曼湖(Taungthaman)邊,著名的柚木烏坪橋(U Bein)就橫跨湖上。

鎮裡流傳著一則傳說:一位女信徒是該寺院的大護法,她在有生之年,盡心盡力將積蓄奉獻給寺院,支持小沙彌們的教育,還有僧眾的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她往生時,大家都很肯定,以她的善舉,必能投生善道。寺院住持專程到她家主持佛事,給她最後的說法。

完成任務後,住持正在返回寺院的路上,在烏坪橋頭,突然聽到有一把女聲在喚他:「長老,長老!」住持環顧四周卻不見有人,便問:「誰?」

「是我啊,長老……」女生回答。

半晌,才驚覺是那位剛往生不久、平日很護持寺院的女護法。住持心感不妙,訝異地對著空氣問:「你怎麼還在這裡?」照理說,以她的善行功德,應該往生善趣了,怎會落得如此境地?

「喪禮當天您來主持佛事,我卻隨朋友到附近的瀑布去玩,錯過了您的開示。」女護法說。

南傳的教導中,很注重布施、持戒和禪定三者的修持,如一生只偏重布施積德,但戒行、禪定功夫力弱,在關鍵時刻總還是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左右的。

臨終時還要看是否有福,能有孝子孝女送自己上路?典籍中便有記載,一個殺業很重的人,臨終時見到熊熊的地獄之火,還有獄卒來捉拿受刑的恐怖景象,內心感到驚慌失措。那時他的孩子在旁,趕緊教他懺悔先罪,為他誦經迴向,還在佛前以香花供養,告訴他:「爸,您看,我幫您用鮮花供佛,多美啊!」父親聽了,念頭馬上轉過來,心生歡喜,地獄景象也消失無蹤。

如果平日沒有習慣行善或者積德,臨終的一念,往往是決定一個人投生何處的關鍵,而過去所種下的善因或惡因種子,他日因緣成熟,必將隨緣受報。

《三時繫念》佛事,原名《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由元代中峰明本禪師所撰寫,主要致力超薦亡靈,但中峰禪師的醒世文字,法會儀軌所蘊含的精神內容,生者若細心讀誦思量,亦一生受益。

曾有兩位母親,分別喪失兒子和女兒。喪子之母坦誠對法師說,每天到了晚飯時間,都會想起兒子。以前兒子無論多忙,每天都會回家陪她吃飯,如今每每想起,做媽媽的都悲傷哀慟,日日以淚洗面。另一位母親痛失愛女,她一直與女兒相依為命,幾個月來,每天無論煮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也必定給女兒準備一份。她很掛念女兒,「不知她現在去了哪裡?冷不冷?好不好?」

佛事中,法師先要她們代亡者於佛前禮拜,至心求懺悔,再苦口婆心勸諫,開導她們放下與子女的今生情緣,過份的傷痛只會令亡者牽掛不捨,無法安心開展新生命。真正愛他,就要讓他安心上路。

法師提醒:「過去你們每天都想著孩子回家吃飯,從今日起,要為普天下的父母祈願,祝福他們每日都能與孩子團聚,祝福所有的孩子都能準時回家與父母相聚。」

佛事之後,兩位母親感受到法的力量,為了孩子的前途,她們願意跳出「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傷痛,於是滿心安穩,從狹隘的親子之情,轉向對他人的慈悲。

薦亡固然要緊,度生更加重要。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