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與佛相遇:三隻杯子的比喻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心情忐忑時,可曾打開手機聽一兩句佛經而得到放鬆 ? 或是在人生道上茫然若失時,偶爾接觸一兩句佛經而得到釋懷?又或者,當你想尋找人生方向時,有機會步入佛法寶山?

無論藉著那一種方式或機會與佛相遇,都是生命轉變的因緣。

緣來了!可曾珍惜?可曾借力取力,繼續精進修行?

三種學佛的心態

這裏以杯子為喻,為大家介紹三種學佛心態。

一、杯口向下:將佛法比喻為法水,如果聽佛法的人是一個倒轉的杯子,這杯子便不能盛載法水。這個比喻說的是,如果學佛態度缺乏謙虛及誠意,就算聽了也像沒有聽到。

二、杯中已有物:如杯內已經盛滿了物,猶如心中已經有強烈的成見,縱使學習,除了聽不入,更可能出現懷疑,造成障礙。

三、杯子有裂縫:比喻心中雖沒有成見,但由於心中散亂,胡思亂想,或曾有負面思想和經歷,聽了之後,轉過頭即自我否定、或忘掉、或抗拒。

參考大德前賢的說法,學佛應具有以下三種心態:

一、心宜向上--要知的自己不足;

二、心無成見--沒有彊化思想;

三、心存信念--要相信人皆可成佛。

信為道源功德母

我們生活在一個節奏快速的時代,萬事纏身,自然不能像佛世時代阿難尊者和諸賢者能常隨佛陀身邊聆聽佛法。這是否就不能親近佛法?當然不是。

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相處,信心是打開溝通的門匙。邁向圓善的生命,信心就是原動力。

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學佛的基本態度。信必須是「正信」,要向善知識學習,通過理解和實踐而培育出來的信念和信仰。

學佛的初步誘因是有所求,這也是可理解及須包容的。畢竟我們都是有漏的云云眾生。隨著學習和轉化,初步的動機是會轉變的。

見道和行道

道可解作道路、方法。每一條道都有其理論和方法的依據。經律論是學佛之道,是以文字為媒介的道路.。

初學佛者在習得佛法基本義理和修行方法的「見道」過程後,通過生活經驗中學習、體會和實踐佛法,進入「行道」的階段。

不管是初學佛或學佛有年的人,信心是學佛首要條件。常懷謙虛心,持續學習、思維、實踐 、體會和進修,見道而行道。

佛在世時代與廿十一世紀的環境雖然不同,但佛陀的教導仍是呼應著各世代及環境的人心,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脫」。

古云「佛法難聞今已聞」。現今世代,手指一動,手掌大的手機上,浩如煙海的經律論,可說是任君選讀。經典是與佛相遇的媒介。能否讀入佛典意涵,在乎你的心屬於那一杯子了。共勉之!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