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聽聞或親眼看到擦槍走火的場面,有時雙方吵得不亦樂乎,甚至有的拳來腳往,還真的沒有想到這種場面,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時正跟同學等交通燈轉綠,這時面前突然出現了一位,比筆者矮了半個頭的男士。
接下來長達一分多鐘內,對方手指由始至終未曾放下,一直指著筆者面部。口中除了污穢言語,除了問候筆者之過去的歷代父母師長冤親債主之外,還加上觀音、普賢等菩薩,全都被他一一點名罵了一遍。真的刷新了筆者的認知,第一次碰到過敢這麼明目張膽,眾目睽睽之下的隨機式言語攻擊。但卻無可否認,場面是真的有點滑稽,因為對方不只矮小還骨骼偏瘦,卻帶著高昂的氣勢。筆者當時帶著口罩,一方面提防著對方接下來會否爆發粗暴動作,還不時盯著「紅色人像」燈,真的從未這麼期盼「綠人」的到來。好不容易等到他罵得累了,換了個對象開始盯著同學。據同學過後說,她當時心裏還想說,到我了!到我了!結果那人只是看了同學一眼,就轉身離開了,就是想說,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
有一次,那位總是喜歡問佛陀,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名為摩羅迦舅,來到佛陀跟前請教法義[1]。摩羅迦舅之前因為一直執著於一些問題,再加上愛亂想的個性,使到年紀已經很大卻還未得道。經過佛陀對他再三的考驗,甚至潑他冷水,都沒有熄滅他今次求法的心,一再的請求佛陀為其說法。
佛陀觀察摩羅迦舅其善根因緣已成熟,遂問他說:「若眼未曾見色,汝當欲見,於彼色起欲、起愛、起念、起染著不?」面對過去你未曾見過的色,你會想要看,對這些色生起欲望、貪愛、念想以及染著嗎?摩羅迦舅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是未曾聽聞過的聲音乃至未曾接觸過的法,都不會生起貪愛、染著等煩惱。佛陀聽了摩羅迦舅的回答而讚歎說:「善哉,善哉,摩羅迦舅!見以見為量,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太好了,摩羅迦舅,看到就只是看到(眼),聽到就只是聽到(耳),感覺就只是感覺(鼻、舌、身),知道就只是知道(意),於中不會生起貪瞋癡等煩惱。
透過這部經論的教導,當六根接觸外境時——眼見色、耳聞聲等時,若失去正念,容易對眼見耳聞的可愛境界產生貪愛執取,對不可愛的境界生起瞋惱。讓自己時刻保持正念,對外在的境界,停留在只是看到或者聽到,而不去進一步分辨好惡美醜等,就能切斷了往後一連串的貪愛執著。
發生此事,不得不令人想起《金剛經》的一句話:「⋯⋯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又如那欲到西方弘法的富樓那尊者,畢竟暫時來看,筆者在香港面對的,還只是言語的挑釁而已。[3]
[1]《雜阿含經》卷十三(三一二經)(大正二,89c24-90b26)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八,750c24-27)
[3]《雜阿含經》卷十三(三一一經)(大正二,89b1-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