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佛陀放棄苦行,又提出常行三昧這苦行呢?--被人忽略的淨土經:《般舟三昧經》(九)

圖:網上圖片

上文提及,佛陀在〈譬喻品第四〉裏,用了五個比喻,來說明般舟三昧法門的殊勝與珍貴,但很多修行人卻輕視它,把這麼珍貴的法門,當作垃圾一樣丟掉。因此,佛陀三番四次提醒我們,千萬不要糟蹋它,學習後,要勤加修行,一門深入,直奔解脫之路。

不過,當我們仔細閱讀經文時,發現這個法門有一個特色,亦是令很多人卻步的地方,就是修行時需要除去睡眠,不得休息。

試想想,平常我們誦經或打坐,都有一個相對短的時限,而且當日修行完成後,都可以休息。但般舟三昧的修行,從字面解,是長時間不能休息。

例如在〈行品第二〉裏,佛對賢護菩薩說:

「若有菩薩所念現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薩高行。何等為定意?從念佛因緣,向佛念意不亂,從得黠不舍精進,與善知識共行空,除睡臥……」

與及在〈四事品第三〉裏,佛陀說:

「……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指相彈頃三月;二者、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衣服飲食……」

第一段經文所指的「除睡臥」是修行時不能睡眠及躺臥。在早前的文章中,筆者都提及般舟三昧經的法門,是屬於「常行三昧」,以行為主。所以除了睡覺及躺臥,也可令人理解,但在第二段經文裏,不能休息達三個月之久,這一點是相當驚人。

三個月不睡不臥,會產生甚麼後果?我們的身體必定不能支撐下去,而且最嚴重是產生幻覺,以為見到諸佛,其實只是精神出現異常。

在清朝周安士所著的《安士全書》中,記載了一件真人真事,以前有一名很出名的修行人,名叫宋遵式,他專修淨土,而且是修常行般舟三昧。為了能見十方諸佛,便跟足經文所記,從早到晚,不坐不臥九十日,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但書中指他「九十晝夜不睡眠,兩足皮裂,嘔血不已。」身體內外嚴重受傷,要花一段時間治療。

各位同修會問:佛陀在成佛前,不是也修過六年苦行嗎?他正體會到苦行不但傷害身體,更加一無所獲,才放棄苦行,在菩提樹樹打坐,尋找無上之道。為何他又提出常行三昧這苦行呢?

筆者希望用最簡單的文字,去解釋其實大家一直誤會了佛陀的說話。而這誤會的起因,與佛經的翻譯有好大關係。佛陀叮囑我們「除睡眠」,不是完全不可以睡覺,而是「除睡眠蓋」。甚麼是「除睡眠蓋」? 篇幅所限,筆者先賣個關子,在以下的文章中,將會逐步解釋。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但影響我們對《般舟三昧經》的理解,更會令我們以嶄新角度認識常行三昧。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