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活在當下!除了當下此刻我們還能擁有甚麼?禪宗說:「如今不歇。更待何時。能盡今時。更有何事。」可見修心之人重視當下,必有其理。
仔細觀察,時間可分兩種 ──心理時間與時鐘時間。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運用時間,清楚的知道三天後需要交報告,也知到四天後需要完成功課,有效的運用「時鐘時間」讓我們生活有條理。然而如果我們因為三天後需要交報告而開始感到焦慮、擔憂、恐懼;又或把過去已發生的事情加以追悔、內疚、傷痛,「時鐘時間」便轉換成「心理時間」。大家想想,同一秒的時刻我們背起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感覺,大量的「心理時間」積累將會令人急速老化。
時常保持覺察,看看自己是否活在當下,不困於過去,不過於期待未來,全然的享受此時此刻,把心理時間都放開,我們的心將會變得更為輕鬆,更為自在。你會發現,讓人煩惱的事情總是與過去未來相關,離開上一秒與下一秒,當下的一刻還有甚麼停留著?沒有。
為何人總是沉於過去迷於未來?《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時常聽人說:「活在當下。」但甚麼原因讓我們常常遠離此時此刻呢?我們的心就是習慣了抓緊過去或者期待未來,活了這麼多年不過追逐未來某天的來臨,更是從過去急步逃跑,未曾安住。
當有人問:「你是誰,可以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你或許會說:「你好,我是陳大文,我在中文大學畢業,畢業後………,將來希望成為一個出色的老師,在一個貧窮的地方義教。」
沒錯,離開了過去,我們找不到自己;離開了未來,我們找不到方向。在此時此刻,我們有種莫明奇妙的空虛感,需要在前與後找到「自我」的證據。然而,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未到來,我們依靠不真實的來定義自我,這個過程彷彿必然找不到答案。所以禪宗問「念佛是誰?」、「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等等,就是直指離開概念後,那位如如不動的你是「誰」?不知不知。
這就是我們無法活在當下的一大原因。人生急如流水,追趕「這個」追趕「那個」,不過是為了掩蓋一份空虛感,當我們被思維、情緒、習氣、物慾所佔滿,心中的空虛或會短暫隱退。然而這是自欺欺人,因為世間的一切總是無常變遷,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個」、「那個」,我是這個、我是那個代表不了你,你終將再次失落。
直面自己,看到離開名字、背景、文化、未來等等背後的你,我們開始懂得不依著過去與未來,也可以把心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