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毛弟,再見了》 ——兒童生命教育與哀傷輔導的一個範例

《毛弟,再見了》

小男孩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自己養的寵物小老鼠毛弟沒有醒過來。爸爸摟著小男孩,告訴他毛弟死了。小男孩不肯相信,因為毛弟昨天晚上還活著,可能牠只是很想睡覺。小男孩很生氣,他發脾氣大叫起來。爸爸明白小男孩的感受,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媽媽拿來鞋盒,同小男孩說:「我們可以把毛弟放在這裏埋起來。毛弟在裏面很安全。」

小男孩將毛弟放進鞋盒裏,用自己穿過的衣服圍在周圍。他將自己吃的果醬土司放在旁邊,因為毛弟也很愛吃。還有兩條紅蘿蔔,四顆葡萄和一條巧克力。小男孩將自己的紅色小跑車、藍寶石戒指和橘色蠟筆也放進鞋盒裏,希望毛弟不會感到寂寞。他還將自己戴著墨鏡很帥氣的照片貼在鞋盒裏面,陪伴著毛弟。小男孩在鞋盒外面涂上漂亮的顏色。在媽媽和爸爸的陪伴下,小男孩將鞋盒埋在院子裏,爸爸做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毛弟在這裏」。媽媽在小土堆前點了兩支仙女棒,當煙花慢慢熄滅,小男孩哭了。他向毛弟告別:「毛弟,再見了。」

第二天早上,小男孩起床時,毛弟已經不在了。小男孩接受了毛弟死亡的現實,雖然他仍然希望毛弟能夠再回到他的身邊。

當深愛的寵物死亡,如何處理孩子的哀傷?

圖畫書《毛弟,再見了》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講述小男孩從面對直至接受寵物小老鼠死亡的心理過程,以及爸爸媽媽如何陪伴與引導小男孩,與他共同渡過悲傷期。

當深愛的寵物死亡,故事中的小男孩經歷了以下的心理步驟:

1. 不願相信,認為是大人在騙他。

2. 感覺生氣,會發脾氣、大喊大叫。

3. 感覺難過,放聲大哭。

4. 討厭(不願意接受)寵物會死掉的現實。

5. 不知所措。不知道應如何安置死去的寵物。

6. 小男孩在安置寵物遺體的過程中,傷心情緒得到紓緩。

7. 以正面態度接受寵物死亡的事實。

那麼,故事中的爸爸媽媽又是如何陪伴與引導傷心的小男孩呢?

1. 告知實情——毛弟死了。

2. 擁抱與親吻小男孩,給予他安慰與安全感。

3. 表達同理心。令小男孩知道爸爸媽媽也同樣感覺非常難過。

4. 理解他的感受。當小男孩發脾氣時,擁抱他,令他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

5. 保持與小男孩的對話與溝通。和小男孩一起討論毛弟的死因。

6. 強調毛弟在世時過得很好,得到了小男孩的善待。令小男孩感到安慰。

7. 陪伴小男孩一起妥善安置毛弟的遺體。

8. 鼓勵與讚揚小男孩為毛弟所做的一切事。

9. 將毛弟安葬在院子裏,為牠舉行一個小而莊嚴的告別式。

10. 給予小男孩時間與空間,令傷痛慢慢痊癒。

兒童文學工作者譯者劉清彥在「給爸爸媽媽的話」中提醒父母們:「對小小孩來說,寵物死亡常常是他們第一次面對生死衝擊,在這些幼小的心靈裏,寵物就像他們所愛的親人,所以寵物死亡時,他們感受的傷痛絕對不亞於失去至親的大人。可是偏偏在許多大人眼中,那不過是『死了一隻兔子』,忽略小孩的心情和感受,也看不見這件事對小孩生命和成長的意義。」

在這本圖畫書中,從得知毛弟死亡開始,爸爸媽媽中總有一個人會陪伴在小男孩身旁,解答他的種種疑問;無論小男孩傷心哭泣還是發脾氣大喊大叫,爸爸媽媽都會擁抱他,安撫他的情緒,令他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毛弟只是一隻體積非常小的小老鼠,爸爸媽媽引導小男孩用最溫暖與關愛的方式妥善安置毛弟的遺體,呈現出對於任何生命都應該具有的尊重。

畫與文字

圖畫書的背景色是溫暖的淺黃色調,淡化了關於死亡的悲傷氣息。畫家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小男孩的各種神情與動作:生氣怒視爸爸的神情,傷心大哭的頭部特寫,柔弱無住地躲在爸爸懷裏,將毛弟裹在舊毛衣時呵護備至的神情,認真調顏料、鼻頭沾上顏色,為鞋盒涂上漂亮色彩的認真神情……每一幅畫面都非常動人。小男孩穿著老鼠樣式的拖鞋,還有地上的老鼠玩偶,亦暗示小男孩對小老鼠毛弟的深厚情感。當文字敘述小男孩向爸爸詢問毛弟死掉的原因,右頁呈現出一幅畫面:小男孩抱著死去的毛弟,坐在爸爸的懷裏,爸爸的雙手環抱著小男孩和毛弟,眼睛低垂,望向小男孩和毛弟。小男孩望向懷中的毛弟,兩個人的目光和身體語言充滿深情、憐惜與關愛,畫面所傳遞出的豐富訊息,予大小讀者以無言的觸動。

圖畫書中的文字以大量的對話形式出現,每一句問與答都值得大小讀者仔細閱讀。當小男孩早上起床時發現毛弟沒有醒來,他不願意相信毛弟死亡的事實,和爸爸之間有探討死亡的幾段對話:

爸爸:「死亡和睡覺很不一樣。死亡就是——」

小男孩:「——沒有生命了!」

爸爸:「你一定很難過。」

小男孩:「我不是難過,我是生氣!我在生毛弟的氣。他怎麼可以死掉!

(小男孩放聲大哭,哭得很傷心。) 我好難過。」

爸爸:(抱著小男孩)「我也很難過。」

小男孩:「我想再抱抱毛弟,我現在就要抱他。」

爸爸:「好。」

……

小男孩:「我討厭毛弟死掉!他為什麽會死?」

爸爸:「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毛弟死掉的真正原因,可是,毛弟活著的時候過得還不錯。」

當小男孩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毛弟的遺體,他與爸爸和媽媽之間有如下的對話:

小男孩:「現在,他……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爸爸:「我們可以把他埋在院子裏,這樣他就離我們很近。」

小男孩:「可是,我怎麼知道他被埋在哪裏?」

爸爸:「我們可以做個牌子。」

小男孩:「上面可以寫『毛弟在這裏』嗎?」

爸爸:「沒問題!」

媽媽:「毛弟死了,我很難過。(拿了一個鞋盒給小男孩)我們可以把毛弟放在這裏埋起來,毛弟在裏面很安全。」

(小男孩沒有吃東西,媽媽為小男孩做了草莓果醬土司)

小男孩:「可以把土司和毛弟埋在一起嗎?我每次都會把自己的土司分一點給毛弟。毛弟很愛吃土司。」

媽媽:「我覺得那樣做很好。」

小男孩:「我可以在盒子裏多放一些東西嗎?」

媽媽:「當然可以!」

哀傷輔導是一種技巧,需要參加專業的課程與學習。在陪伴哀傷者時,陪伴者在語言與行動上要運用適合的方式方法,例如:專注傾聽,表達同理心,接納悲傷者的情緒,表達支持與鼓勵等等。在這本圖畫書中,小男孩的父母認真回應小男孩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言語支持與鼓勵他,陪伴他一起面對與接受毛弟生命結束這一事實,令小男孩正向看待寵物死亡,並在過程中學習尊重生命。其過程與方式堪稱兒童哀傷輔導的一個最佳案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對話中進一步學習到與兒童溝通及進行哀傷輔導的語言方式。

學習告別,珍惜生命

在圖畫書的結尾處,小男孩同心愛的毛弟告別:

小男孩:「毛弟,你死了,我好生氣,也好難過。你是很棒的老鼠,我會想念你的,毛弟。」

小男孩又哭了一會,才又說:「毛弟,再見了。」

死亡,是一種告別。無論對於成人還是兒童,面對摯愛離世,總會經歷傷痛。學習面對與處理悲傷,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當代兒童文學作品常常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幫助小孩正視和思考死亡的議題,無非是希望使小孩從這類故事中,逐漸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對生命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面對死亡的經驗往往會成為成長的重要養分和動力,同時,正因為有死亡,才會使我們更珍惜生命,珍惜和自己所愛的生命相處的每個時光。」譯者、兒童文學工作者劉清彥如是說。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