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有功德嗎?談《雜阿含經》之應祀三火

她,幾乎每兩個星期一次,總是在旁晚時刻來按門鈴,為附近的出家人,帶來自煮的家鄉菜,不時也會供養些自製的糕點。印象深刻的是她包的南瓜包子,連吃四個還意猶未盡。有那麼一次,她那全身散發出青春活潑氣息、看起來只有二十出頭年紀的女兒伴隨她前來,特別之處是女兒肩上停靠著一隻小鳥。這對於自小在鄉野村間長大,慣與動物為伴的筆者,有著莫大的吸引力。那小鳥顏色鮮麗,自律的站在肩上,不躁動也不飛走。筆者逗弄著小鳥,當母女走後,才突然醒覺忽略了一件要事,為何小鳥會那麼聽話,不飛走呢?

這個疑問,牽引起筆者小時候的記憶。小時候在鄉下,村民們都喜歡將捕獲的八哥或是鴿子等鳥類,或將它們的舌頭剪短,或是剪其羽翼。據說剪舌是為了訓練它們說人話,修剪翅膀是避免它們有翅高飛。在那麼一個傍晚,眼見一家三口一路對著天空樹梢,耳中傳來他們的呼喊聲。想必是鳥兒羽翼長硬了,展翅高飛了。雖然耳中傳來他們近呼哭泣的呼喊聲,但筆者心中卻在暗自痛快。

經典中說到有位長身外道[1],有次辦了一場「邪盛大會」。他準備了七百頭或成年或幼小的牛羊,及諸多小蟲,一一捆綁於柱上,欲宰殺作為祭品。現場也預備了許多飲食,布施供給大眾,諸多外道眾聽聞有此盛會,也從四面八方聚集預備參與大會。

此時,長身心想應該前往請教佛陀,在這殊勝難得的祭祀大典,不想有何缺漏。佛告知長身,你辦這場邪盛大會,以殺害種種動物,諸多微細小蟲來作為祭品,自以為做了大布施,實則被三種刀劍——身、口、意等所侵害,未來將得惡果報。

自設祭祀,原本是想要做大布施、供養求福,而找來眾多牛羊、羊犢及微細小蟲,將它們捆綁在柱上。生起想要奪取它們性命的心,這是意刀劍;又或教唆他人、或親手奪取種種畜牲性命,此二為口及身刀劍。犯下身、口、意等惡業,後必感得惡報。

佛陀接著告訴長身,真正的布施是供養三種火——根本、居家及田火。追本溯源我等皆從父母而生,因父母而有,所以父母名為根本火。辛勤勞作,將如法所得錢財,崇本故隨時恭敬供養,令父母安樂,名為「根本火」。居家男子,如法得財隨時育養,與其同甘共苦,順從之士,使令安樂遠離乏苦。例如妻子眷屬、宗親傭僕等名為「居家火」。以如法所得,恭敬供養善能調伏貪、恚、癡之沙門、婆羅門。種下福田因,得未來生天果報,名為「田火」。

長身聽了佛陀一番解說,決定將所有準備用來祭祀的畜牲都釋放,讓他們回歸山澤曠野,食不盡草,飲乾淨水,隨意自在地受諸快樂。

上文中,長身婆羅門領會佛陀所說,知道殺生之身口意惡業,不只無法積福,更會感惡報。遂放生牲畜,並希望他們能在山野隨意自在,也得無盡的飲食供給。本意是讓它們解脫繫縛,而非為己積功累德而放生。

反觀現代人,放生之原意或為求功德、或求長壽,消災去病等諸多動機。輕者令生態環境秩序被擾亂,也助長商家謀財之心。惡性循環等尚且事小,放生途中致使畜牲過於逼迫,擁擠在狹小空間,或路途顛簸因而送命,難道不是如上文之長身婆羅門,無法積福連帶造作無邊惡業?謹思!慎行啊!


[1] 《雜阿含經》卷四(九十三經)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