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友人閒聚,談起近月Mirror演唱會意外事件,由此說起世事無常,友人憤憤不平說:「擺在眼前,我們努力得來的房子、車子、財物、健康、家庭,名譽及成就等,怎會是世事無常?」
真的,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怎會是無常呢?這個問題,千年以來,一直是我們追問、反思的議題。世事無常的狀態,也許激發我們本來具備的生存意志,又或許令我們漠視生命本來的潛能及忽略生活中種種事相。
為甚麼這樣說?有人觀察到世事既然無常,所以更努力以赴;有人卻認為會變,又何須努力呢?
「無常」一詞,又見於佛教「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項可用作驗證正法教義的標準,所以稱為「法印」。三法印一說,有學者認為最早可追溯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其實,佛家沒有否認事物本身,只是明確顯示它們不是孤立、單一的存在,也沒有一個所謂永恆不變的實體。因此佛家把一切現象定義為無常,而此定義卻引起不少人的探索、認同,或質疑。
簡單舉例,一個健全的軀體,因一次事故被抽走了他全部的未來,整體生活和生命路線也轉向了。另一個例子,隨著歲月流逝,原先亮麗的樣貌、身材出現了細微的生理變化如骨骼咯咯發聲;此外人際關係亦因而變得時冷時暖。
事實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或一件東西能夠永遠存在,其狀態也不會永遠不變。人生和世界的事相,隨緣著種種內因外況呈現於我們生活中,故佛家又稱形容現象是「假象」。
由佛家的理路來探索,值得我們體會的是「假象」的「假」,這不是說真、假問題,而是說明任何事相的出現必有其內在因素和外在的條件而出現。因此「假亦真時真亦假」,無論是真是假,都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和經驗到的。
朋友問:「出現了的無常事相,我們如何應付?」
先要認知世事會轉變這事實,它改變必有其前因後果;其次是心態上要面對這出現的事件,應以積極態度來釋放情緒,實事求事的處理它。做了,結果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都要學會放下。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個人對生命的正向觀念及態度,時刻注視當下的心態,培養內心平靜及有意識地接受所發生的事情。
佛法說無常,其實是想我們建立正向的生命觀,活出積極的人生。如從本質上認知無常,它本身並沒有好或不好的準則。
人生過程,說易不容易,話難又不是極難。陰晴變化是自然現象,太陽還是每日升起來!順境逆境是人生常態,把握及善用當下所擁有的,吸取周圍發生的事件,為鍛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提供營養;讓發生了的成為過去式,把握當下因緣,建設健康心理質素及生活態度,從而活出精彩生活和豐富生命品質。
延伸閱讀:
「無常」的兩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