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在唸大學,年紀還小。想不到眼前這位素食餐廳副主廚師鄺梓罡(Ken),竟然與我年紀相若。
二十六歲的Ken顯然與佛有緣,他學習烹調素食的動力,來自希望讓別人吃得更加健康的心願:「在香港慈濟做義工時,師姐跟我分享了許多吃素的好處:多吃素不但對身體好,還能夠保護地球,例如,畜牧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比所有汽車所產生的還要多。煮丶吃素食在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可以幫助他人,所以我就嘗試在煮素食這方面發展。」
我不常吃素,對素食認識不深。就是那些淡而無味的蔬菜嗎?還是那些偽裝肉食、依靠香濃調味料來吸引人的素料呢?不,素食原來可以繫健康丶美味丶佛法和創新於一身,「悠蔬食」的副主廚師Ken,就以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推開餐廳白淨的一道門,冰雪藍色沙發與白晢牆壁丶餐椅相襯的設計,精緻簡約的銀餐具,開展出一種淡雅自然丶舒適清新的感覺,而冰雪明亮的藍,似象徵青春和活力,也標誌著店主和廚師推廣素食的夢想。午後的陽光清淺,Ken將他的經歷娓娓道來。
眾生皆有靈性,應對生靈慈悲
Ken在慈濟當義工期間,有師姐介紹他到台灣著名的春天素食餐廳當學徒,學習素食烹飪。在台灣當學徒的那一年裏,他接近全素,但仍間中吃肉。直至前年,Ken參加了慈濟的水懺活動,讓他明白了何謂因果。
「蠢動含靈多樣,同生同息同眠……」莊嚴清淨的樂韻,縈繞在慈濟舉辦的水懺法會之中,也在一位年輕人的心裏播下了種子。「在水懺序曲《一性圓明自然》中,這一句對我影響最深。」茹素三年的Ken,還記得當日證嚴上人在法會上一再強調,萬物皆有靈性,勸喻眾人戒殺持素。
Ken決定吃全素,出於他愛護生靈的心意。「參加水懺活動,讓我明白了甚麼是因果。我不想有動物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要犧牲自己的生命,希望可以將這個道理傳達予他人。加上我的夢想是開辦一家素食餐廳,自己當然要身體力行,所以就轉吃全素了。」
將善意的種子,撒播田野
談到自己的家庭,Ken說他的婆婆是開大排檔的,母親亦廚藝了得,故此,他自小就對煮食有濃厚的興趣,對烹飪也素有研究。不過,這個家庭特別之處並不止於此,Ken的父母都心地仁善,喜歡幫助他人,特別是父親「豁出去」的精神,「自己也快不行了,還是要幫忙呢!」言辭之間,Ken流露了由衷的敬意。
當然,做善事也需要能力的,Ken希望吸引更多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吃素,如果生意興隆,便可以到學校派發免費素食餐盒,將更多的素食種子,傳播給小孩子。
轉眼便是晚市開市的時候,Ken穿上廚師服,開始準備晚市工作。而這一晚,是種種因緣和合的結果——在擅長煮食丶熱心助人的家人陪伴下成長,在慈濟學習煮素食丶聆聽佛法,以至師姐介紹他到台灣當學徒,經過醞釀,到今天,種子已經開花結果,他已成為一家素食餐廳的廚師,而新的種子又會誕生,並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新派素食,吸引年輕一代
我不常吃素,很是期待這家餐廳能給我帶來一些衝擊,不管是思想上的還是味蕾上的。Ken知道,年輕人喜歡新穎,傳統的素食烹調方式已經不能吸引年輕人。「我的方向是煮一些新派的西式素食,會參考外國餐廳的菜式設計,也會聆聽一些 台灣朋友的意見,希望可以吸引年輕人吃素。」Ken既然如此了解年輕人的心意,我相信,是晚的菜式定能吸引到我的。
首先上桌的是松露椰菜花忌廉湯,新鮮足料,細碎的松露和椰菜花蓉伴隨著淡淡芳香,入口鮮甜。之後是豐富的前菜,包括紅甜菜合桃蘋果丶芝麻醬甘筍拌粉皮和田園鮮 蔬沙律,芝麻醬粉皮爽滑惹味,鮮菜沙律清新可喜,而紅甜菜色澤鮮艷,可觀開胃。主菜則有紅咖哩野菜丶煎印度薄餅和珍珠糙米飯,香甜微辣的紅咖哩,配以彈牙的飯粒丶鬆脆的薄餅,可說是絕配。還有招牌香芒牛油果苜蓿芽手卷,香軟鮮甜的水果伴以脆口的紫菜,吃著吃著,竟吃出了幸福感。只聽得有人說:「好滿足啊!」
我們像是有第二個胃似的,享用完豐盛的主菜後,期待甜品上桌。甜品是雲石乳酪蛋糕,蛋糕甜而不膩,乳酪味濃郁。甜品是餐廳自製的,我說:「這甜品實在比專業的餅店做得更加好吃。」旁邊的攝影師立即和應稱是。用餐後,我想起Ken剛才說過:「我希望客人在吃的時候,分不出這是素食還是肉食」,才發現我的確忘記了自己在吃素。
曾聽說過,當一個人快樂的時刻,是不會去注意自己是否快樂的。我想,享受用餐時刻之際,你才不會去想那是素食還是肉食呢! 或許,同樣地,當一個人全心全意推廣素食,讓別人吃得更健康,他也就不會去留意,到底幫助的是別人,還是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