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念佛名,往生淨土」是真實之利,是成佛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宣示淨土法門之前,先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並在經末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以上《無量壽經》的「如來出世本懷」文和「特留此經」文,給人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釋尊宣示淨土法門,意不在「發菩提心」的三輩弟子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求生淨土,而在廣攝罪苦眾生,尤其是五逆十惡的下品下生之機,乃至釋迦法滅時期的罪苦眾生也能聞名、念佛往生而得度。
又,這兩段經文充份表明諸佛的無盡大悲心,偏愍罪苦眾生,令彌陀名號救度一切善惡凡夫的弘願,止住百歲,久住於世,致使九界眾生在任何時空,可藉此有生無滅之報法而得度,究竟解脫。「無盡」,是度盡,度盡無量無邊的眾生,上至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愚惡眾生。
甚麼是「真實之利」?依《無量壽經》來說,就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稱念佛名,往生淨土。真實,相對虛妄而言,所謂「世間虛妄,唯佛是真」,唯佛是淨。佛名(彌陀名號)是真實的,淨土(彌陀報土)真實的。故此「稱念佛名,往生淨土」是成佛的利益,才算是「度盡」。
這些成佛的利益,是阿彌陀佛透過其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惠以」、惠施、給予我等念佛眾生,令我等無力修行的生死凡夫不用加行而自得「真實之利」,有別於其他大乘菩薩聖者透過明心見性,斷惑證真,證悟諸法實相所得的真實之利。
「重誓偈」揭示:漏於諸佛救度的罪苦眾生,以彌陀慈力得到了究竟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稱淨土法門為「奇特之法」。「奇」,奇妙在不可思議,使墮地獄凡夫能夠即得補處菩薩格位,所謂「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特」,特別在只要稱念佛名,即可乘阿彌陀佛大願業為增上緣,獲得真實之利,而不用修戒定慧,也不用斷惑證真。
《無量壽經》「特留此經」文凸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的主要、重點救度對象是六道的罪苦眾生,而不局限於菩薩聖眾等弟子,而且惠以凡夫的利益是真實的,致使他們究竟解脫,完成佛道,而不局限於制惡修善,人天福報。
《無量壽經》提及有五十三佛,曾教化無量善根成熟的眾生得解脫。但像我們這樣罪業深重的眾生,沒法被諸佛救度;及至世自在王如來現世,有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前身),站出來為我等凡夫發了深重誓願,一肩荷擔,救度逆謗造罪的眾生,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攝取他們,往生成佛。
偈云:「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大意說:「我發超世大願,救度漏於諸佛救度的罪苦眾生。如果我不能完成諸佛未能完成的大願,我誓不成佛!」
唯有阿彌陀佛一佛為十方眾生發下了「聞名欲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在《無量壽經》裏,法藏菩薩表明說「我建超世願」,而釋迦牟尼佛《彌陀偈經》裏也說「發願逾諸佛」。所以,阿彌陀佛是我等六道凡夫唯一可依可靠的救主。
兩位世尊分別在化土和報土成佛,度盡娑婆眾生,為諸佛共同讚嘆
我等劣根種性的眾生,皆漏於諸佛的救度,永無出離之緣。如《悲華經》言:「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
娑婆眾生因重業故,被一千四佛所放捨,幸得釋迦牟尼佛發了五百大願,在五濁娑婆世界成佛,示現煩惱成就的人身,利用如電光般的最短壽,為最愚惡的人道眾生,說是一切世間最難信之法 – 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救度之法,是為甚難。
因此,諸佛亦讚嘆釋尊,如《阿彌陀經》言:「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尊為了令我等障深慧淺的生死凡夫,信受殊勝易行的淨土法門,先廣開八萬四千方便化門,包括小乘、大乘、漸教、頓教、定善觀行、散善三福等,歷八十載,說法四十九年,終於時機成熟了,因緣際會,宣示《阿彌陀經》,暢說出世本懷。
作為娑婆化主,釋尊在入滅前,必將娑婆眾生托付給其他佛、菩薩、聲聞弟子等,護持佛陀的衣缽,令佛法久住於世。例如,佛陀囑咐大弟子迦葉尊者不入涅槃,迦葉尊者現入定於印度的雞足山內,等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當來下生的彌勒佛出世。
又,佛陀囑咐不證菩提的地藏菩薩,令五濁惡世的罪苦眾生,免墮三途,受極痛苦。至於佛,釋尊必須娑婆眾生托付給最長壽及有十二光號的阿彌陀佛。沒有無量壽和無量光的佛,怎能度盡娑婆世界的眾生呢?
彌陀本願是如來的本懷,故此六方如來出廣長舌相勸信、稱揚,並攝護、憶念一切念佛往生人,並向世人證誠「念佛、往生、成佛」的真實利益。此乃唯有佛與佛之間才知之。